第64部分(第3/4 页)
泄不通。究其原因,实在是这位小贩的口才也太好了一些。把自己的东西说得神乎其神,仿佛就像是他亲眼所见,亲自经历了那千百年前的岁月一样。
“您看这面青铜镜,绝对如假包换的战国的青铜器。您看这边的弓形钮,这款式可是只有当时的大人物的家中才能够会出现的纹饰啊,兴许就是战国四公子家中的东西呢。再看这,还有这些边沿,以及这边的镜面的成色,您是行家,这青铜器可不像是瓷器、书画一类的,可不太容易蒙得了人。”小贩说着,还把东西直接塞到了买家的手里。
在买家将那面青铜镜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查看的时候,小贩的嘴里还在介绍着这件东西的来历,只是说着说着,看了边上围观的众人一眼,声音却是小了很多,仿佛是生怕太多的人听见一样。那模样是做足了,但是,这大庭广众的,大家也都可以听得见。原来这面青铜镜是他一次下乡的时候从一户老人家里收来的,据说,还是民国那会儿盗墓的东西。老人家从祖辈接过手,都已经存了大半个世纪了。
说得煞有其事。不要说买家了,就是边上的刘宇飞和贾似道听着,也是津津有味。
不说直接出钱买了吧,就光是听这么一回故事,也值得两人站在边上这么会儿的时间了。不过,买家看上去似乎对于古玩市场上的门道还是略懂一些的,显然不会被一个小小的故事所打动,心里虽然有些喜欢,脸上的神情却还是有些犹豫。
刚想放下手里的铜镜推拖一下,边上就有一位老者站了出来,说道:“你看好了吧?如果不看了,就让我看看。”
买家将铜镜递交给老者,老者戴上老花眼镜,再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放大镜,仔细的观察了起来。有一段时间之后,才将青铜镜搁置到自己的耳边,用手指轻弹了一下,听那声音很是清脆,便点了点头说道:“东西还不错。虽然品相上还有些瑕疵,但这弦纹钮清晰可见,桥形钮背上持有三道凸起的弦纹,这可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了,这东西多少钱?”
小贩立即笑脸相迎,说道:“您老真是好眼力。这把玩的动作什么的,没点真功夫可练不出来。”微一犹豫,说道,“这样吧,这青铜镜面的一边,的确有些残。再说了,您自个儿也是个大行家,肯定知道行情。一口价,三万块钱,您要您就拿去。”
老者琢磨了一下,说道:“三万块太贵了,如果品相完好的话,倒是值这个价。至于这件嘛,一万五我要了,怎么样?”
“一万五也太少了点。”小贩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现在青铜器的行情不太紧气,但也没跌到这种地步。我收上来的时候,可是花了大价钱。不如您再出个价?”
“好吧,这东西我看着,还挺对眼的。就一万八吧。”老者稍微地提了一下自己的出价。
“这个,还是有点少啊。”小贩皱了皱眉头,开始推拖起来,“低于两万五的话,这东西还真的走不了。”
老者闻言便把手里的铜镜交还到小贩的手里,说道:“那这生意就做不成了。”说着,把放大镜重新装回到了兜里,准备走人。
小贩只能是苦笑着解释起收东西的时候艰辛之类的。大有听着伤心,闻着落泪的架势,似乎老者不花个两万五的钱,就对不起他的这桩生意了。
看到这里,贾似道心下有些好笑,推搡了刘宇飞一下,问道:“你说这东西,对不对?”
刘宇飞却是白了贾似道一眼:“我又不玩青铜器,鬼知道东西对不对呢。要是软玉类的话,倒还能说出个一二来。不过,这小贩看着太鬼精了一些,这件东西就很难说了啊。”
“这东西对不对,关人家小贩什么事啊。”贾似道摇了摇头,没好气地说道。
不过,贾似道和刘宇飞这边在cha科打诨着,那边原先的买家,一位看着约莫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心下却是开始着急了。没等老者和小贩之间谈妥生意呢,就横cha了一脚进去。
他自己是不太懂这件青铜器,但是,刚才老者的鉴定所说的话,他听得懂啊。两万五千块钱,老者不愿意出,他愿意啊。
二话没说,直接就要和小贩交易,成交价自然是小贩嘴里的两万五千块钱了。那话说得,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小贩闻言只能是不好意思地对老者道了个歉。转而就兴奋地和中年男子成交了。
本来嘛,和老者之间的交易还没结束,就转换了买家自然是有些不厚道。不过,正所谓商人都是追求最大利益的。老者自己迟迟不肯出价,谈不拢而被中年人给抢先了,对于小贩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