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工业的象征之一,福特车加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成为了美国大工业崛起的先声,承载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光荣与梦想。福特公司的缔造者亨利·福特,这位毕生致力于将汽车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的产业巨人,不但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但是他或许不会想到,福特汽车在百年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这次危机远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将福特带入了几近破产的境地。人们一般把福特公司的危机归因于美国经济不景气,油价高企对汽车业的冲击等缘由。但这看起来并非是本质原因,如果说福特最初的起步与腾飞契合了新能源发展的脚步,但是到了后期,拒绝变革似乎成了它最大的失败之处。
1930年前后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福特汽车之所以能安度危机,那是因为福特代表着汽车前进的方向,暂时的困境并不能阻挡其发展的脚步,低潮期过后总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新浪潮,福特汽车在二战后的跨越式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但后来,福特更像是一个躺在功劳簿上的固步自封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敲响了汽车工业变革的钟声,以福特为代表的美国汽车业对此并不敏感。而日本汽车却趁着变革的机会迎头赶上,美国汽车遥遥领先的局面随后被打破。此后十几年,美日之间频频打响的汽车贸易战就证明了日本汽车后来者居上的勇气与实力。上世纪90年代,当丰田汽车率先行动,向全球消费者力推以油电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时,美国汽车公司的动静并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处于观望状态。结果美系汽车被日系汽车进一步赶超,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变革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汽车工业今日的惨淡局面与之前的保守主义不无关系。事实上,福特公司并非不清楚开发新能源车型的重要意义,但关键时刻保守的运营策略往往占了上风,加之根深蒂固的惰性使然,使得福特公司的新能源车型通常停留在研发与计划层面,与真正的商业推广与营销总是存在差距,往往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与丰田公司积极变革、雷厉风行的运营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福特汽车的困境正是目前美国汽车工业现状的缩影。从新陈代谢的意义上说,福特的倒闭未尝不是好事,它让企业间优胜劣汰,给予汽车工业一次重焕新生的机会。美国不少经济学家及国会议员反对救助福特等汽车公司,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认为福特汽车就是拒绝变革的典型,它的破产是咎由自取。人们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今天,继续“喝油”的汽车销量下滑实属必然,销量的大幅下滑已使美欧汽车业陷入困境,迫使它们寻找新的出路。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4)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产业现在也到了亟需变革的时候。这种变革并不是如外观设计、控制技术、材料更新等细枝末节上的变革,而是在于其动力的变革上。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已成为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必然之举。传统的汽车内燃发动机一百多年间历经多次技术改造乃至革命后,性能指标上已经日臻完善,可革新的空间小之又小。汽车引擎的相关配套技术也已发展到极致,节油发动机技术方面也难以再有“革命性的突破”,再追求革新已近乎于苛刻。此外,汽车耗费了全球40%以上的石油供应,贡献了25%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与环保的双重要求已经迫使汽车工业必须审视未来的发展道路,必须在动力方面进行革命性的抉择。
传统汽车工业的破落恰好减小了新能源汽车崛起的阻力,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步入市场的契机。在目前这场汽车新动力的赛跑中,没有哪个国家是绝对的领跑者,这是后发国家迎头赶上,甚至全面超越的最后一次机会。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多种方向性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便是替代燃料车。这些替代燃料包括液化石油气(LPG)、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甲醇、二甲醚等烃类物质。从本质上说,替代燃料车与传统的车辆区别不大,其无非是更替了燃料来源。至于发动机的结构、运转方式等内在方面,其与传统的车型并无二致。传统的车型甚至稍加改装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替代燃料车,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替代方式。
第二种选择是电动车。相对于石油的稀缺性及来源单一,电力的来源与供应是充足的。这为电动车的兴起与大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之一。电动车型既包括油电混合动力车,以丰田公司的Pruis为代表,一般情况下具有50%以上的节油效果;另外也包括纯电动的车型,以比亚迪公司推出的FDM双模车型为代表,所谓双模,主要是指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