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后继应当为父汗挣回这个面子。
十三万大军分为三梯队浩浩荡荡的向西,奔宁远而去,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萨哈廉、豪格、我和多铎同学率护军精骑为前队,黄太极、阿敏、莽古尔泰这些老家伙在中间,运输攻城器械的队伍走在最后。
说起来这是一个我盼望已久、拉近和岳托关系的大好机会,我是唯一提前就知道这一战我们会输的相当惨的人,“历史”上有好几个宗室将领在宁锦之战中受了重伤,我只要适时回护、关照一下岳托同志就不难使他对我抱有好感,如果能救他一命那就更加完美了。
但很不幸的,现在我却顾不上岳托老兄了,因为多铎第一次跟着来战场晃荡,我已经紧张的不行,就怕我一个没留意他就缺胳膊少腿了,自然没心思、也没精力干别的,只想钉牢了这丫的。
“多尔衮,为什么运送云梯、撞冲车的人被安排在最后,咱们先到了,不还得等着他们把云梯这些玩意扛过来才能攻城?”对多铎同学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
“你想想,如果袁崇焕的斥候打探到我们把运送攻城器械的队伍放在最前面,派出精壮骑兵突袭,我们该怎么办?没了攻城器械估计也只好打道回府。让东西走后面最多是咱们到了地头休息一会、看看风景。行军打仗不仅要考虑如何布置方便进攻,更该想想那么做有没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缺陷,防患于未然。曹操把战船都捆锁在一起而导致兵败赤壁就是前车之鉴。”
“有道理……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你以后别老是不务正业,多看看书,少看看女人,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当然,打仗也挺锻炼人的,不过请好好爱惜自己的小命,别冲动,我还不想没了弟弟。”
“放心,就算你弟我读书不咋的,但身手那几乎是天下无敌,伤不了的。”
我看是脸皮厚度天下无敌才对,“老实点,不许离开我超过一丈,不听话回去还打你屁股。”(某唐:我批准了么?!)
……
大军行进到宁远,刚要扎营,忽然听闻黄太极那截到一个要去宁远向袁崇焕汇报的通信兵,从这家伙身上搜出一封信,大概内容是——袁崇焕同志你别担心,顶两天,很快派人支援你。
皇太极连忙召集大家去他那探讨对策,岳托老哥提了个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说是宁远这既有袁崇焕坐镇,又有来援之敌,不如我们去锦州玩玩,锦州和宁远是一对,拔掉了这颗钉子,等宁远单操再去找袁崇焕麻烦要容易的多。
岳托话音才落,就有人附和,还不是别人,而是以智谋著称的范文程同学,范同学的观点比之岳托又更加深刻和高瞻远瞩。
大意是:在宁远通往锦州的路上,袁崇焕正在加紧建设两座新的防御堡垒——大凌河城和小凌河城,建成后,敌人就由点成片,更难对付,但如今两座城都没竣工,我们转道去锦州还可以顺便搞搞破坏,打乱对方的战略计划。
我不得不说,如果不知道“历史”上宁锦之战的情况,我很可能也会赞同他们的想法,听起来多有道理!
现在就不一样了……
“大汗,我认为此做法不妥。”我选择做那出头鸟,让皇太极意识到我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可造之才,毕竟他不可能选一个废物来跟三大贝勒搞平衡。
“十四弟,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皇太极一副“你有什么好建议我都听”的样子。
“臣弟认为转攻锦州并非上策,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十三万大军已至宁远,正应该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城池,若转攻锦州,路途费时耗力,而得到消息的锦州必然准备的更加充分,战之难胜。如进攻不利,再返攻宁远,恐怕我们的士气都会被消磨干净,到时更无可能战胜袁崇焕。”
“十四贝勒,绝非我们不想拿下宁远,但宁远城防稳固,由袁崇焕镇守,如今还有援兵将至,十余日内若下不了宁远,很可能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困境。不若转攻锦州,或可破城,至不济,踏平大、小凌河也算一大收获。”范文程同学还真是盯上大、小凌河两位美人了。
“大汗!各位大人!难道只我一人觉得,忽然抓到一个去给袁崇焕送这么重要信件的人,此事非常可疑吗?有无援兵实在值得商榷,想那大明朝庭能派的精兵这些年来应该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是,就算真有援兵,我们十三万人马用来围城打援也足够了。至于大、小凌河,袁崇焕想修,就让他修去,宁远、锦州本来像是两个攥紧了的拳头,可袁崇焕偏要修那许多城池,分散了人力、物力,把两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