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们是震撼的。
我们感叹大自然,南方大自然的壮美。
到达828厂,已经是黄昏。其实,如果是平原,还不能算黄昏,但这里是四面环山,天黑得早得多。
这时,是刚刚吃过晚饭。
厂外,一片繁华集市的感觉,穿着很乡土的农民,摆着这里的特产槟榔什么的。
进入厂区,更是一派怡然自得,除了手拉手的情侣夫妻,便是遍地的乒乓球台,偶尔有片操场,不是满场的篮球就是飞奔的足球。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情景,第一印象很不好。
这里是偏僻的山区,按当时的通讯等条件,应该是相对闭塞的,可人们这样安居乐业,实在是一种不求进取。
果然,在军代室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前来出席的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几乎是各个是心满意足的样子。
“你看他们那出息。”一个在我们桌上领酒的军代表,是几年前分配过来的K大学员,他来自C市,“老婆孩子热炕头,献了青春献子孙。你知道吗,高考恢复到今年好几年了吧,全厂一个考入名牌大学的子弟都没有,他们的工程师什么的本身可是超级名牌毕业,还有十几个是吃过洋面包的。”
我们的实习,说得准确些,其实是参观,因为军工的事可不敢让我们练手。 。 想看书来
验收
我们到达时,正是一个批次的反坦克导弹战斗部下线,军代室推迟了大约一周时间等着我们到来后验收。
“兵器监造,是咱们军方的职责。”军代室的一个高工负责带我们,“监造的过程,其实是深入到车间一线的。咱们军代室是全军最大。”
确实,以后我们毕业的同学证实了这一点,在军队从武器储备转为技术储备后,军代表全线压缩,一般的军工厂都不再设置军代室,而是一个区域集中设置军代处。
一般,大军区战区所在城市,是设军代局,区域城市设军代处。但C市不是大军区所在地,却设立了军代局,成立时我的同学已经升为局长,我们都叫他全军最牛的局长。
“咱们军代表人多,我们平时就有时间去监造,而不像小厂,由于人少,军代表根本就不介入生产。”那个军代表说,“即使我们监造了生产过程,但验收还是严格按总部的《规范》”他拿了一本厚厚的书说,“一丝不苟,抽查验收。”
这批次的弹是3000枚,按规范抽查33枚。
其中,防潮检验是在厂内实验室进行的。
先是在一个相对湿度不到30%的干燥环境储存3个小时,然后瞬间转入相对湿度98%的潮湿环境。
结果,全部合格。
我们学员不禁鼓掌,厂方人员也是面带喜色。
抗冲击检验,原来已经研制出室内模拟震动仪,但这次为了给我们直观印象,改为实际检测。
就是把弹装上军队装备的解放运输车,在崎岖上路上连续行驶10小时。
虽然我们是坐大巴跟在后面,但10小时下来,也是人人面带菜色。
还好,33枚弹全部符合规范,只有1枚是临界值。
“平时多淘汰战时少流血。”军代表说,“按规范要求,临界值按不合格。”厂方一听忙求情,但军代表态度坚决。
“这是做给你们看呢。”我们的那个新来的师兄小声对我们说,“估计这回,厂子要出血了。” 。。
检测
接下来,是温度冲击实验。
“我们国家从大兴安岭的北寒带到三亚的热带,无论什么环境都有可能使用装备,所以,这温度冲击非常必要。”军代表说。
温度冲击,就是在零下20°储存3个小时后,当整个弹体完全低温后,瞬间放进50°环境进行检测。
结果,有两枚指标不合格。
如果以前那枚临界的算不合格的话,这批次的弹不合格率达到,应该判为不合格。
但此次厂方反而没说什么,军代表也没现场宣布。
我们那个师兄说,估计在厂方出血后,军方会放行的。
我们不禁震撼,同时想到了《高山下的
全部检测用了10天。我们随后参观了厂里各个型号战术导弹的生产线。
20天后,我们结束在828的实习,践行宴会上,我们问那个军代表,“检测的批次是不是判为不合格啦。”
“总部最后还没批复呢。”
“咱们上报的是什么结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