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胤禟点头微微一笑,迈步进去,那太监却还愣在那里。
“九哥,快来。”看到里面只有小时和小十四,胤禟大大的疏了一口气。
“你说今天早点来,捉弄太子的,怎么我们都来了,就你来得最晚。”小十四趴在他的耳朵上说。
“起晚了,起晚了,嗯?”胤禟一想觉得不对,“我什么时候说要捉弄太子的?”
“前天晚上说的啊,本来说好的是昨天早上,可你病了,就改为今天早上了。”小十四说。
“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胤禟不慌不忙地说。
“你不记得就算了。”
其他未成年的阿哥也陆陆续续的来了,呃,原来已成年的阿哥是要去参加早朝的,害得他白紧张了一早上。
这就要开始读书了,摊开书,他的脑袋嗡就大了,满书的字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撞击了他的视网膜。这时的他郁闷得只想哭出来,他哪里认得满文啊,只觉得这和汉语拼音差不多,可读出来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着别人都读得那么认真,他只好也硬着头皮——读!听着从自己嘴里发出的莫名其妙的声音,就像外星语一样,读着读着,他就读的不亦乐乎了,当然,还是听不懂。
当他读得嗓子都快冒烟的时候,老师来了。老师先向众皇子行礼,接着皇子还要向老师行礼。老师就张嘴开始说话了,可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啊?胤禟反映了半天才明白,来的这位是汉人老师,说的也是地地道道的汉语,自己把他当外星语听当然听不懂。老师布置了任务,要被《中庸》中被圈点的一段,而且要背120遍,这是什么变态要求啊,背会不就行了,还非要背上120遍!
胤禟一边背一边懊恼,怎么人家穿回来就可以学学女红,唱唱歌就可以玩得风生水起,自己穿回来却又是学满语,又是背《中庸》的呢?呜……可不可以让她穿回去……
“皇上驾到,众皇子见驾——”一听就知道是太监的声音。
皇子们就呼呼啦啦的在无逸斋外面跪下接驾,要看到康熙了,胤禟还真有点激动,左手在那里抖阿抖的。
“都起吧。”一个威严却不失温和的声音说道。
这时才敢抬头看皇上,这时的康熙不过四十出头,正当有为之年,当然了,康熙从小就很有为。风度翩翩是有的,但更突出的是他的王者气势,君临天下的淡定与漠然,在他的身上显得很和谐。不知道是不是盯着康熙的时间太久,他已经有意无意的扫视了还在颤抖中的可怜的九九。
下面要背书了,一个一个的给康老大背,老师随即挑选,挑到哪段背哪段。胤禟想,难怪刚才都背那么认真,原来还要检查啊,可自己连一个满语都不认识啊,抽到背满文怎么办啊?要不装晕吧,晕过去就不用背书了,可是下次怎么办呢?
他还在犹豫要不要晕过去,先躲过这次再说。就听见老师叫道:“胤禟”
啊?怎么这么快就到他了,太子背完不是该大阿哥吗,怎么直接跳到自己了?他战战兢兢的走进亭子。
“叩见皇阿玛。”他跪下来。
“起吧,胤禟,朕问你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胤禟努力的在脑袋里搜刮词语。
“回皇阿玛,。‘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好像在那里听过这样的话,下面什么来着,对了,“‘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嗯,接着说。”康熙好像很赞赏啊。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吁吁,累死了,花花的记者可不是白当的,这种状况还应负的来。
“好,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