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印度宗教之六基督教(第1/3 页)
基督教最早进入印度是在18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如威廉·凯利,他们在印度从事传教活动。在19世纪,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期间,多个西方传教组织在印度建立了传教基地,包括伦敦会、行教会、美国美部会等。这些活动导致约有近500名西方传教士在印度活动。目前, 基督教在印度的信徒人数超过2000万,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外信众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徒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各邦,尤其是喀拉拉邦,以及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
一、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发展?
正当印度大地上的中世纪居民角逐正酣之际,西方殖民主义者闯了进来。开始,这块古老大地的人们,不论是莫卧儿帝国还是各地方的小王国,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或锡克教徒,都没有特别注意这件事情,看不出这些西方人给自己的未来命运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利用西方人作为一张牌,以便加强自己的力量,打击别人。
西方人最初是为贸易而来,而后是基督教的传教士们,最后是他们想完全地控制这片土地,成为这个新世界的主人。
基督教在近代向印度的传播,与西方殖民者的侵入是同步的。1498年5月17日,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1502年,达伽马第二次来到印度,占据一些据点。整个16世纪,葡萄牙在东方称雄,由葡萄牙支持的天主教修会开始派传教士到东方来。1517年,圣方济各会传教士到达果阿。
1542年,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的派遣,以教皇保罗三世使者名义到达果河。沙勿略吸收不少印度低种姓人加入天主教,唆使这些人拆毁印度教庙宇,捣毁偶像,建筑天主教堂。1579年,两位耶稣会士被派到莫卧儿宫廷,1594年,耶稣会士哈维尔和平西哈被邀请到莫卧儿宫廷,但他们企图说服莫卧儿的统治者们改宗基督教的努力却毫无结果。
17世纪初,耶稣会士诺贝利到果阿,他改变使印度人欧洲化的传教策略,着婆罗门服饰,学习当地语言,用简明易懂的方式,结合印度人的文化心理特点传教,收效不小,许多高种姓的印度教徒改信天主教。但诺贝利的策略受到罗马教廷的谴责。
17世纪开始,荷兰、英国、丹麦等国的势力先后进入印度,新教各宗派也开始到印度传教。17世纪初,荷兰人在印度建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取代了葡萄牙人的地位,荷兰归正宗传教士开始渗入印度。1616年,丹麦人建立了丹麦东印度公司,1705年,两名德国哈雷大学的传教士受丹麦国王的派遣到印度传教。
英国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英国的新教传教士也随之来到印度,他们中间较有影响的是国教会牧师亨利马丁(1781-1812年)。他于1806年抵印,1810年用印地语译成《圣经新约》,后来又将其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基督教各宗派,包括耶稣会,都把办学校、医院、慈善事业当作传教活动的重要一环,想借此引起当地人的好感,促其皈依,也确有效果,同时间接促进了印度近代文教卫生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并不完全是温和地以基督精神感召印度人,而是和殖民者的侵略和奴役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葡萄牙人采取的是直接的野蛮手段迫害当地居民,摧残他们的宗教信仰并强迫其改信基督教。在果阿等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内,他们强行将印度教徒的孩子们集中起来进行基督教的教育,捣毁印度教庙宇,设立宗教法庭,拷打、焚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英国人的手腕要婉转一些。对当地的王侯和宗教首领,他们开始采用抚慰政策,不介入、不干预当地人之间的争夺,实际上是坐山观虎斗。当然,在适当时机,英国人也不放弃武力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英国人通常用金钱收买的办法使当地土邦首领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年薪领取者和养老金领取者,从而使那些土邦成为英国人领地。他们还发明一种"转属制度",凡没有子嗣的王侯,死后不得将其属国转给其养子,而由英国人接收,逐步以和平手段蚕食印度领土。
表面上看,英国人一般不直接干涉当地人的宗教信仰,但他们要完全地改变印度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使之殖民化,即英国化。实际上,这对印度人传统宗教生活的冲击比直接的单纯的宗教干预要厉害得多,因此,印度人对这套政策的反抗丝毫不亚于对武力镇压的反抗。1806年,马德拉斯的总司令和省督发布一个规定,要印度雇佣兵带一条新奇式样的头巾,留特殊式样的胡子,不准在额头上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