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徐夫人轻叹了口气,蹙眉道:“初因呐!志琰不在家,早早就与他父亲去了京城。咱们临城县要刮起一阵大风,眼下还是各自看好各自的家门比较好。虽然我不反对你和志琰来往,但是有些事情也是迫不得已,你也别怪大娘,以后就别再来我们家了,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说跟我们徐家有任何关系。”
徐夫人话里有话,面容也有些憔悴,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徐夫人,初因一直很感谢您之前对我的照顾。今日我找志琰也没什么大事,他如此匆匆与徐老爷去了京城,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林初因隐约觉得有些不对。
徐夫人摇了摇头,似乎不愿意多言,只是叹了口气,然后丢下一句“咱们还是先顾好自家再说吧!”就进院关上了大门。
林初因沮丧地低下了头,心中突然有一种难言的苦涩,仿佛有什么大事情将要发生,徐志琰突然离开,感觉心里有些空空的。
无奈之下她只好一个人又去了红叶村。她站在赵栓家门前并没有急着进去,有一种不该要如何面对的感觉。说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也不至于让她这么茶不思饭不想的琢磨,但是心里又有那么一股力量在牵引着她,似乎她做不好这些将会有更艰难的事情等着自己。
“林姑娘怎么不进来?”赵栓看到林初因后急忙跑了过来。
林初因给他一个笑容,随着他进了院门,“赵大哥可是开窑了?”
“没有,我正等着你来呢!我想与你一起见证这成功的一刻。昨天我们烧制了十几件不釉色不同红瓷,希望有一件是我们想要的。”赵栓搓着双手,看上去很是兴奋。
林初因安耐住心中那种忐忑,随他来到窑炉前。赵栓拿了两柱香过来,递给林初因一根,“虽然我一个人经营这个小窑,也烧不出多好的东西,但是我还是习惯开窑前祭拜一下。”
“开窑祭拜是一种诚意,我能理解赵大哥。”
二人拜窑以后,赵栓便穿上行头进了窑炉。过了好一会,他才从窑里出来。
“林姑娘快看,成功了!”赵栓一边端着一板瓷器出来,一边激动地大喊着。
“真的?”林初因激动地跑上前,盯着木板上的几件瓷瓶傻了眼,“还真是有一两件釉色红润鲜亮,你看这件,就是我想要的那种。。。。。。”
林初因拿起一方红瓷碗激动地几乎连话都说不成句,这方瓷碗釉色莹亮,红颜而又不失沉稳,虽然比不上张雪含家里的瓷碗那么厚重,但是也有着另一种美感,相信孙商户一定会喜欢。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栓放下瓷器,抹了一把汗,“昨日我们调制那么多配方,果然是有我们想要的,从中挑选两三种釉色,足以我们日后发展的了。林姑娘!多亏了你。”
“赵大哥不要这么客气,若不是你先前研制的那么精准,恐怕我是很难做出来的。”
“林姑娘哪里话!要不是你后来给的方法,怕是我再研究两年也研究不出个什么。后来加的氧化铁红,碳酸铜,碳酸锰,氧化,这些比例刚刚好。没想到林姑娘也是有研究的。”
“我也没什么研究,误打误撞吧!”若不是她以前在学校里听过几节课,怕是她想破脑筋也想不出问题会出在哪里。
红釉的事情总算是成功了,对于赵栓的帮助,林初因也不知如何感谢,给他银子他也不要,只是请求自己有时间与他一起到镇上吃顿饭。这样的请求林初因自然很爽快的答应了。
为了能够尽快制作出孙商户的瓷器,林初因并没有在赵栓家逗留,抄写了一份研制红釉的秘方便匆匆赶去了祁村。
其实祁村并不是很大,一共住有四五十户人家。从村中央的小溪开始划分,小溪南边被称之为溪南,一共住了十几户人家。小溪北边称为溪北,大概住了三四十户人家。而孙婆婆家就住在溪北的最南边,沿着小河过去,不远处就是溪南边的赵越绫家。
赵越绫家挨着几户人家再往南走去,就是祁村人家的农田。农田划分大小不同,按照各户的人口比例,每户人家大概都在两亩到十亩之间。
孙婆婆和赵越绫家的孩子尚小,还都没有到分田的年龄,所以家中都只有两亩薄田。
临城县属于北方地区,所以祁村大多种的农作物都是玉米和小麦。每年在熬过了一个酷暑之后,一到八月,村里的百姓就开始忙活着收获玉米。
今天是八月初一,一大早赵绫就带着儿子赵封琪到田里收玉米。林初因从红叶村赶到他们家时,黑色木门早已上了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