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页)
猎户。
大军一到,老百姓们都躲了起来,没几个露脸,到是村正领着几个村中族老来迎接。
“军爷,房间都准备好了,您瞧瞧,全是咱村子里最好的房子,保准让您住得舒坦。”
冷淼四下看了看,又见了早来做准备的探马,知道这里确实只是个乡村而已。
王家集的老百姓说话带乡音,男女老少都在,不至于是什么陷阱。
不过,和传说中的贫困,到有点儿区别,整个村子到处是石头建成的房屋。
鸡鸭很随意地在院子里跑,一条小河里头有不少野鸭子,此时是傍晚,按说不是吃饭的点儿,但挨家挨户,都有炊烟,隐隐约约,甚至能闻见肉香。
那帮子士兵肚子咕咕直叫,口水横流,连脚步都有些迈不动了。
村正连忙笑道:“正好是饭点儿,各位军爷,不如就随意用些酒菜,让我们招待一番,尽尽心意。”
冷淼点了点头,扭头吩咐于亮给钱。
他可不是那些个和土匪没两样的乱兵,江南富庶,给的军费不少,如今虽然也许给不了村子多少钱,意思意思,还是应该的。
村正也没推辞,大大方方就收了。
于亮就觉得有些奇怪,坐下来等着吃饭,顺便张望了张望,看见有几个小孩子探头探脑,不觉更是惊讶:“你发现了没,这地方怪怪的,老百姓们见了咱们也不害怕!”
冷淼和其他人也很诧异。
以前他们别管去哪儿,老百姓肯定是躲得一点儿影子也找不到,就算有时候能抓住几个,那也是畏畏缩缩,吓得浑身发抖。
就刚才他们进村的时候,那帮子放牛娃都没给吓跑了,还笑眯眯给他们指路来着。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摆上来。
有一大盆子鱼虾,还有一些蔬菜,大馒头,白面的,直接用盆子装。
冷淼顿时给吓了一跳,愣了愣,连忙道:“破费了,太破费了,村正不必客气,只要送些杂粮的干粮过来,让我们饱腹即可。”
村正大笑:“哎呀,那可对不住了,军爷,今年咱们这儿没种什么杂粮,到是有点儿红薯,不过那玩意是为荒年准备的,平时当零食吃吃还行,我家娃子就爱吃红薯干,要不一会儿给各位军爷弄点儿尝尝?”
冷淼眨了眨眼,忽然觉得听不太懂这人的话了。
“看样子村里收成不错?”
“托福,托福,还过得去。”
这边正闲唠嗑,于亮从外面回来,额头上都是汗珠,凑过来低声在冷淼耳朵边道:“兄弟们吃的东西……跟咱们一个样。”
一句话,冷淼差点儿没把自己噎死。
如今是什么年景,各地都闹灾,连地主家也早没了余粮,一天能吃个半饱,那是条件好的,可这地方到好,随随便便就给他们一千先锋一大堆白面馒头,可着劲吃。
早知道,他把自家那五万人马都拉过来算了,何苦放一多半兄弟在外面山地旁安营扎寨?
一顿饭吃的所有人挺着肚子,连走都不愿意走。
冷淼和于亮还好,到底是当官的,少不了他们吃喝,可那些士兵,吃着吃着都掉起了眼泪。(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于亮吃饱喝足,溜出来,见自家那些弟兄们,个个都大着肚子坐在院子里说话。
一路奔波,本来累得根本没了力气,但眼下这个王家集太让人惊喜,一时酒足饭饱,却睡不着觉了。
“将军!”
“将军!”
于亮跟他们打了声招呼,抬头看过去,只见十几个孩子一边剥玉米,一边背书。
于亮到不是不认字,不过,正经的兵书读过一些,四书五经也稍微会点儿,并不精通,这会儿就听不出来那些孩子们背的是什么书,心下啧啧称奇。
“那孩子瞧着还不到五岁吧,居然就启蒙了,看来这村子里文风极盛。”
尤其是这些小孩子见人都大大方方,十分有礼貌,比京城那些贵族人家的孩童也差不到哪里去。
应该说,这些孩子更有特点!
至少贵族家的小公子,肯定不会坐在石头上帮家里人干活。
于亮坐了一会儿,那些小孩子已经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