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爆发时,*教号召信徒们向东正教和天主教徒发动“圣战”,还指责“基督教欧洲”对他们的生存漠不关心。
波黑穆斯林得到穆斯林世界提供的资金和武器,组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抗击“种族灭绝”行动。国外的*宗教极端主义分子为帮助波黑的穆斯林兄弟,还组织成千上万的“志愿兵”参加*其他宗教徒。对穆斯林来说,他们认为这就是一场种族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宗教战争。
我们说,波黑内战不休,宗教不是首要的或直接的原因,但它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持续几年的战乱中,无论是联合国派往波黑的特使还是新闻记者的报道,都认为宗教在加剧冲突中“起了破坏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宗教分歧被内部和外部势力所利用”波尔?莫伊泽斯:“波黑的宗教与战争”,载伊娜?梅尔贾诺娃编译《巴尔干地区的宗教与政治》,锡里斯特拉:“德莫斯”基金会,2004,第39页。。在战火中,波黑三大宗教拒绝进行合作,而是支持和鼓励各自信徒发生冲突。对这三种宗教在整个波黑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确实值得认真思考。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4)
国际社会调解的多种方案未果
波黑内战爆发后,为了防止战火波及被称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进而威胁欧洲的安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进行了大量的调解工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解决波黑境内三族冲突的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1)欧洲共同体/欧盟的方案。1992年3月,欧共体调停人、葡萄牙外交官库蒂莱罗提出解决波黑冲突的第一个和平方案。该方案的实质是将波黑按民族分成三大区域,依瑞士模式组成新的邦联式国家。塞族和克族表示同意,但穆族感到“三国分治”模式对本族不利,主张维护波黑领土的完整性。三驾马车南辕北辙使欧共体调停人提出的方案搁浅。
1992年10月,前南斯拉夫联邦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代表联合国)和欧文(代表欧共体)提出了解决波黑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即著名的“万斯—欧文计划”。该计划打算让波黑成为一个统一的分权制国家,各省实行高度自治。全国版图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划归穆族,占波黑总面积的27%;3个省划归塞族管辖区,占波黑总面积的43%;2个省为克族控制省,占波黑总面积的15%。此外,第10个省为穆、克两族共管区;第7省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区,由三方共管。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穆、克两族接受这项计划,但塞族认为已控制全国70%的领土,让出的地盘太多,以全民公决的形式拒绝了该项议和计划。于是,这一计划也功亏一篑。
1993年8月,欧文和斯托尔藤贝格(当年4月取代万斯)就波黑问题再次制定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即“三分模式”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波黑按民族划分为3个“共和国”,各自具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但不具有国际法地位。3个实体组成共和国联盟,波黑版图也按民族一分为三,塞族占国土面积的52%,穆族占31%,克族占17%。实际上,这一新方案是根据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联合提出的“三分方案”制定的。所以,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谈判,塞族和克族接受了《欧文—斯托尔藤贝格计划》,但是穆族因要求40%以上的领土未得到满足而拒绝了该计划。国际调停再次受挫。
为了打破波黑境内三方和谈的僵局,欧盟于1993年11月底又提出分阶段解决波黑境内三族冲突的办法:第一阶段,通过逐步解除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制裁,换取波黑塞族对穆族做出领土让步,以达成版图划分协议;第二阶段,召开前南斯拉夫联邦问题国际和平会议,采取国际监督措施和制定前南斯拉夫联邦地区安全机制,以保证协议实施。在欧盟的压力下,波黑冲突三方在日内瓦恢复谈判。塞、克两方向穆族做出让步,同意穆族可拥有波黑1/3的领土,并获得亚得里亚海出海口。但穆族要求再增加1%的领土,遭到塞、克两族的拒绝。
(2)五国和平计划。早在1993年5月,在俄罗斯的推动下,美、俄、英、法、西班牙5国推出了以建立穆斯林安全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意在“扑灭波斯尼亚战火”,而未触及波黑制宪原则和版图划分等实质问题,它只能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没有引起国际社会重视。
1994年4月,美、俄、欧盟和联合国四方代表在伦敦协调在波黑问题上的立场。这种做法是波黑危机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