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
品牌崇拜不是在品牌产品购买后就会出现的,它要有个长期培育的过程。1939年出产的法国雪铁龙2CV(鸭子)汽车在15年后(1954年)才成为被崇拜的对象;同样地,哈雷摩托车也是在1903年诞生的40年后(1953年)成为被崇拜的品牌。塑造崇拜性品牌要有长远的战略打算,着眼于未来的高价值,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推广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观,持续不断地组织品牌消费活动,提升品牌的崇拜等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建成的罗马却是独一无二的伟业。
我是谁?——国产手机品牌的迷思
从1992年至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大起大落,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近身厮杀,轮番坐庄。国产手机从零开始,在市场缝隙中艰难成长,得以和国际品牌分庭抗礼平起平坐。而后又凭借产品设计和价格优势独霸市场,一度令著名国际大牌黯然退市。然而国产手机过于关注产品设计和终端占领,忽视了通过品牌核心理念、价值观的树立和宣传来培育品牌忠诚。
品牌文化的淡薄和品牌价值观的模糊,使得国产手机只得借助明星的魅力不断的投入巨资进行广告轰炸。本土品牌在反击战胜利的狂欢中顾盼自雄时,国际品牌调整产品战略,开始新一轮攻城略地。诺基亚凭借“科技以人为本”,受到追求个性注重手机操作性能的年轻人的青睐。 “智慧演绎无处不在” 摩托罗拉,成为众多商务人士的办公利器。而本土品牌却集体失语。“手机中的战斗机”也还是在产品层面上自说自话,远不及前两者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品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让本土品牌遭到惨烈的市场打击,手机主流市场再次易主,重新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大世界手机霸主瓜分。
非常可乐,还乐得起来么?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1998年,娃哈哈“非常可乐”祭出爱国主义大旗,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发起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扩张下成功地攻破了“两乐”的脆弱环节,占据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可是当非常可乐进军城市时发现,“中国人的可乐”变成了“农村人的可乐”。《国际广告》曾评选首都大学生心目中“最应受国人拥护的品牌”,非常可乐与海尔、长虹名列其中。与调查结果相悖的是,非常可乐在城市市场生意惨淡,无人问津。究其原因,非常可乐不具备“可乐文化”,缺乏品牌核心价值观。
城市可乐消费与农村不同,可乐不仅是一瓶碳酸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长达百余年的市场培育和竞争过程中,赋予了可乐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两乐”虽历经沧百年桑依然英姿勃发的根本原因。可乐文化实际上就是可乐品牌价值观的外显和延伸。尤其是可口可乐,它一直分析世界各国价值观的变化曲线,即在过去10年20年当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使品牌价值观紧随社会潮流和时尚,有针对性地引导消费。可口可乐是充满活力、追求欢乐的红色梦想,百事可乐推崇个性张扬、渴望无限的蓝色时尚。“我是谁?”“我能做什么?”,非常可乐在这样的疑问面前,除了“中国人的可乐”外乏善可陈。然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单纯的民族感情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品牌的。因为娃哈哈的合资背景,非常可乐的血统是否纯正反倒成为别人手中的把柄。当可口可乐和百事向二三级市场渗透时,非常可乐的身影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价值观——品牌宗教的基础(2)
价值观的普世价值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基督教信奉博爱和容忍、*教劝人行善、道教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所有正教的价值观必定蕴含着一种“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举世公认的、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和维护的价值观,如自由、博爱、平等、正义等。虽然品牌的使命并非救世度人,但成功品牌莫不得益于品牌价值观中普世价值的强大感召力。
梦想的帝国——迪斯尼
迪斯尼的故事大概是世界上最枯燥无味的故事了,无论是《白雪公主》,《灰姑娘》,《阿拉丁》,还是《狮子王》、《木兰》,都千篇一律的重复一个主题: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结局也都皆大欢喜。然而正是对这种爱、快乐、真善美的美好价值观,反映了大众对生活追求快乐和希望的美好愿望,为迪斯尼电影和其他产品注入了文化精神内涵。迪斯尼带给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希望、激励和梦想,尤其是它的家庭观念,让人们感受到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