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这一日,忠顺亲王招了几个名士一同赏雪吃酒,萧萧冷竹,高高雪台,笙箫细奏,锣鼓微响,无甚五彩帐幔,不过几盆花石,寒风徐送,凄凄淡香,端见高台之上,丫头伶俐,佳人柔情,极是雅致。
中有客人喝彩道:“琪官这嗓子,是越发好了。娇柔婉转,珠圆玉润,真个是千伶百俐。”
王府诸般戏子,唯独琪官素合忠顺亲王心意,故而忠顺亲王听得客人赞赏琪官,不禁拂须微笑。
却不料,那客人又道:“琪官虽唱得伶俐,不过唱来唱去尽是这些熟戏文,倒辜负了琪官的嗓子。”
忠顺亲王原是今上兄弟,因一心做个闲王,从不过问朝廷诸事,只以吃喝玩乐为念,听得这话,便问道:“可是最近出了什么精彩的新戏?”
“倒不曾出,只是我新见得几个新奇话本,便想若编出曲谱,排演出台步身段,琪官扮上行头来唱,演将出来,倒真真是绝妙好戏。”那客人端起茶来,如是说道。
“这主意倒好,太妃寿日,王爷按例是要送戏进宫的,若排出新戏来,送进宫去,也可显王爷的孝心。”旁边也有人凑趣着出了主意。众名士皆称妙也。
忠顺亲王素来最是孝顺,因听得诸人皆如此说,也动了兴致,问道:“究竟是何等新奇的本子?”
便命人寻了来,果见几个话本,虽写忠义孝子,贤臣良将,佳人才子,但叙事之处,皆新奇有趣,毫无刻板迂腐气。
忠顺亲王不由得赞道:“果然极新奇巧妙。也值编几出新戏来,博太妃一笑。”
忽见那客人一惊,急步上前来,伸手夺过一本书,藏至怀中,大骂下仆道:“瞎了你的狗眼,怎的将这书也拿来了?倘或王爷怪罪……”
忠顺亲王微微动怒:“这是什么书?为何不让本王过目?”
那客人忙跪下请罪道:“回王爷的话,这书闷而无味,且有隐射之嫌,故不敢污王爷慧眼。”
忠顺亲王冷笑道:“拿过来,本王看了再说。”
那客人无奈,只得将书呈上,因分说道:“听闻外省有人告此书妄议朝廷,我见此书文字虽粗俗,但也不失有可取之处,且尚未听说此书被禁,方才不曾销毁,谁知下仆竟错拿了来。并非有意在王爷跟前失仪。”
忠顺亲王听了那客人如此解释,倒也敛了几分怒气,将书接来一看,封面《太上京》三字,翻开封面,才见扉页上除书名外,左上印着一行小字,荣国老人著。
忠顺亲王微微皱眉头,只觉荣国二字十分眼熟,但也不曾多在意,继续看了下去,这一看就入了迷,及至看了大半,忠顺亲王忽而拊掌大笑:“这里头写得倒有大半是荣国府家事。荣国老人,少为纨绔子弟,这书莫不是贾赦所写?有趣,有趣,实在有趣!”
第27章 穿凿附会
“王爷此言谬也,岂不闻荀子云‘其於礼仪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此荣国老人乃是升平之世一老翁耳。”
旁有名士笑道。既是名士,自来狷狂,几乎是明晃晃地指责忠顺亲王胡说八道。不过名士引荀卿之言,又有歌功颂德当今的折腰之语,忠顺亲王却是发作不得。
“若如此说,这书中所载之事又作何解?”
忠顺亲王眉头微皱,他本来只是玩笑之语,被人指责,脸上也有点儿挂不住,幸而亲王之尊,涵养还是有的。
名士则笑:“世间万事俱陈迹,古今一也。以王爷之贤德,何必因偶合臆断,而牵强附会,招致虚诬诋讥之嫌。”
众人劝道:“君之言过矣。”
那名士道:“倘或有好事无识之流,云世上小说陈言甚多,王爷为何不取他人,而独言荣国府赦公,人云亦云,散播谣言,无辜之人,受此牵累,是谁之过也。”
忠顺亲王一时语塞,无言可答。
恰逢戏台上前点的戏将完,琪官穿着大红衫子,上来请点戏,忠顺亲王方搂了琪官,径直调笑起来。
话说忠顺亲王之言,虽有名士斥为荒谬,但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但凡没听过《太上京》之名的人,也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据说忠顺亲王阅而大笑,此乃某权贵府家事也。
待阅过书后,因繁华自古皆相似,有好事之俗人,未免觉得忠顺亲王所见,不敢苟同,便秉持忠顺亲王附会得,我亦附会得之心态,纷纭附会。
一时有云,书中所写为前朝高门世家,亦有云为京中其他王侯府邸,亦有根据书中方言,有云书中所写为地方豪门。
更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