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呵呵。五叔拉着你说话,让你觉得没趣了吧。陪着一个老头子。”
“没有呢。”
“你去找王邑他们玩吧。不用陪我这老头了。有机会的时候,好好教一下你弟,他整日就只知道舞枪弄棍,让人头痛,一点都不喜欢读书。好了。不用陪我这老头子了,你们年青人一块玩玩吧。”
王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于是,王莽站了起来。向王商告辞后便到前院找王邑,果然,王邑和他的一帮朋友正在练习武艺。王邑倒是十分骁勇,拿着铁戟,一招一式,舞得象模象样。他的几个朋友,也是俊气十足。而年少的王襄,也一样紧握着红缨枪,做些刺杀式的练习。读书固然重要,但能舞枪弄棍的人,同样是国家所需要的。
第九章 中国古典××
刘歆虽是王家后裔,但他家的府第并不恢弘,也没有令人触目的美丽花园,大致上和普通的商人家庭相仿,有间较好的住房而已。但与普通商人家庭不同的是,他家的书房很大。完全就是宫殿的规模,是他家里最大的一间房子。里面藏书丰富,布置优雅,是探讨学问和研究问题的好地方。
扬雄爱到他家里来坐,因为,刘歆父子俩的收藏,实在是座知识的宝库。王莽和刘歆交上朋友后,也象扬雄一样喜欢到刘歆家里来。这不仅可以读到刘歆家的藏书,更为他喜欢的,是几个朋友可以一块儿讨论问题,互相启发。通过这些讨论,有时近乎是争吵般的,许多过去他靠个人研读认识不清的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西周社会无疑是一个大同世界,一个美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政治上,天下为公;管理上,选贤能,有诚信,讲和睦;社会方面,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人皆有所养。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怎不会感到幸福?但是,实在地说,这个社会,由于它曾有过的美好,在我们今天似乎是越来越不可思议,越来越像一个传说而不是曾经真实的存在。”
每当想到孔子周游列国要复辟周礼,王莽就会这样感慨。他相信孔子这样做,一定有充足的理由。一定是周朝社会的美好,促使他不辞劳苦,试图重建这一美好社会,让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他很想清楚地认识周朝社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周朝社会如此美好。
“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周朝时很普通的一切,在我们今天,已经稀罕。但其实仍有不少东西是保留着的。比如,男有分,女有归,我们今天基本上是做到了吧。而选贤与能,我们今天甚至更重视,力度更大的。”
刘歆的回答很有见地,他虽然读得书多,但眼睛并没有因此脱离现实。
“但是为什么,即便有这么多好东西保留到今天,但我们的社会与西周时代相比,还是不如了呢?我们象是在坠落中。比如,盗窃乱贼,已越来越多,富人虽然不少,穷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事情造成的?”
这是压在王莽心底中的疑惑。要说社会,不能说没有正义的追求,要说皇上,不能说没有爱民之举措。但为什么社会之两极分化却越来越严重,社会罪恶,也越来越有泛滥之趋势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王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把消除这些罪恶看作是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
“这问题要说原因,应是复杂,涉及许多事情。简单而言或许这一点最为关键,就是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成为了社会的共同意识。因为大家怀着这样的想法,才可能做到一方面货恶其弃于地,另一方面,又能做到货不藏于己;一方面人们力恶其不出于身,另一方面,又出力而不必为己。而在我们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了,谁还愿意真地怀抱着一颗为公之心?所以,有些事情虽然不为我们所乐见,但想来,也只能与之共存了。”
刘歆也怀抱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过,他常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实在也干不出什么实际的事情来。
“周公是如何使天下为公的理想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的呢?我们今天为什么就不可以,我们同样也是可以的吧,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作为孔子的信徒,理当为恢复这样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吧。”
王莽说。
“天下为公。这思想,在今后的岁月里,也许仍会闪光。但今天,社会两极分化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到处私欲横流,怎样才能让人们改变?人们已不可能改变了。我们除了洁身自好,还能作些什么而无愧于知识分子这一身份?当然,我们应该传播孔子的思想,象一个火炬手,把光明传递给我们的后人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