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了母亲当初的心愿,大概也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吧。而刘彻“子以母贵”,自然也就在随后成了人人瞩目的太子。这一年是公元前150年,他6周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传奇的出生及少年时代(3)
4、赢得父亲的器重
刘彻之被立为太子,自然也在于他委实智慧出众,尤其愈长大而愈表现不凡。
也许这是王夫人悉心培养儿子的缘故,也许是天生的,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反正他的聪明和不凡让他的皇帝老爹很是满意。
有一次景帝宴请名将周亚夫,当时周亚夫的席上只是放着一大块肉,既没有切,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于是便很不悦地叫侍者取来刀具和筷子,嘴上还有些嘟嘟囔囔。景帝见状便说:“不是有意不放食具,只是偶然的疏忽而已,你别往心里去了!”此时在旁的时为太子的刘彻则一个劲地拿眼睛直钩钩地盯着周亚夫看,看了老半天,这周亚夫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如坐针毡一般,浑身很不舒服。结果也没心思吃饭了,马上告辞而去。略显威严的刘彻乃叹道:“此人可畏,必能作虐。”这可不是一位善茬儿,长此以往,此人必干犯国法。
刘彻一语中的,桀骜不驯的臣子是不可能和君主处好关系的。这周亚夫乃是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之子,他自己也很是能争善战,且治军有方,曾经获得过汉文帝的赞许。在平定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时,他也立下了头功,并逐渐把持了国家的军权。只是这周亚夫性情鲠直,在政治上又表现得很没有脑子,屡屡触犯景帝的忌讳。比如他当初就坚决不同意废掉太子刘荣,这样他也就慢慢地被景帝冷落了。周亚夫为此也表现得很是不平,他总拿功臣的大架子,谁都不放在眼里——最终景帝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周亚夫下狱,周亚夫觉得深受了屈辱,乃绝食五日而死。
少年刘彻的目光居然灼伤了一位功臣良将的优越感,足可见其敏锐和犀利!
还有,刘彻十四岁的这年,发生了一件相当奇特的凶杀案。杀人犯名叫防年,而被杀者乃是防年的继母,因为继母杀了他的生父,所以他一气之下便又杀了继母。当时,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的廷尉要以杀母律论处防年,判他“大逆罪”。景帝觉得这样判决似乎不太公道,于是就询问了刘彻的看法。古代一向是法治和礼治相互结合的,所以刘彻回道:“世人通常说继母如同生母,这也就说明继母与生母本有不同,只是由于父亲娶她为妻,地位才‘如同’生母罢了。今防年的继母既然杀了他的生父,他与继母也就情断义绝,不再存在母子的关系。所以,只应当按照一般的杀人罪判处,而不应判大逆罪。”景帝很满意儿子的这个回答,遂改判防年弃市(在闹市处决犯人的刑罚),而大臣们也都觉得太子的话很合乎情理。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景帝便更加器重刘彻了。
须要一说的是,刘彻的早熟早慧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那带有些野史性质的《汉武故事》中就说他“少而聪明有智术”,与宫人、兄弟们在一块游戏,总是故意顺着别人,这样大家与他相处得也就非常融洽;尤其他在皇帝老爹面前,“恭敬应对,有如成人”,一副挑大梁的做派儿,怎不教人肃然起敬。
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二、登基之初的挫折(1)
二、登基之初的挫折
1、有些霸道的窦太后
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时年还不足五十的景帝崩殂,太子刘彻即皇帝位。他先是尊祖母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皇后为皇太后。三月间,又封其舅田汀��浒埠睿�锸の�苎艉睢U庋��谌绱艘环�蟮娜耸掳才胖�螅�晃簧倌晏熳颖憧�颊�骄�偬煜铝恕6��褪潜缓笫朗费Ъ页莆�靶鄄糯舐浴钡暮何涞邸�
首先我们不难想见,在这种不免残酷的斗争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肯定有异于常人,既敏感,骨子里又不乏戾气——别看他得志之前不愠不火,可是一旦没了顾忌便生杀予夺、喜怒无常了。不过,由于聪明好学、不甘人下,直欲比伦古之先圣贤君,年轻的刘彻便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人生进取精神,而这也正是他最显明的个性特点。
他不愿只是像自己的父祖辈那样做一个守成之君,他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理想社会,不仅“民不犯法”,“德及鸟兽,教通四海”,夷狄宾服,还要“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①”,即实现天人合一,达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可是就当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