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有趣,问道:“咦,他们在打什么呢?”
还没等田寻回答,其中一个小伙接口说:“这是打糕,是我们朝鲜族人的传统食品。”这小伙显然是朝鲜族,说汉语的口音略有些生硬,他口中说话,手里的大木锤却丝毫没停,仍然“砰砰”地打着。
赵依凡觉得有意思,说:“太好玩了,我也想上去打两锤子。”
田寻哈哈一笑说:“就怕你打了几下就没劲了。”
赵依凡说:“这打糕好吃吗?我们西安虽然也有几家烤肉店,但都说味道远没有东北的好吃。”
田寻说:“这家店叫‘三千里石板牛肉’,在全沈阳市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名店,味道当然没得说了,而且价钱又不贵,我们不如去吃烤肉?”赵依凡欣然同意,两人信步走进烤肉店。
刚迈进门,就有一位漂亮的小姐快步迎上来,她身穿朝鲜族传统服装,裙子系得高高的,都到了胸前,头发梳得油光,在脑后扎了个鬏,向两人欠身一鞠,微笑着说:“奥塞哦塞哟!欢迎光临!”领着二人在一个幽静靠窗的位置坐好,赵依凡很少吃烧烤一类等接触明火的食品,于是让田寻点菜。不大会儿工夫,炭工将石板锅端上来,又摆上两盘牛肉、一盘鱿鱼、一盘小牛腰子和四碟精致的朝鲜小菜,分别是泡菜、小明太鱼干、甜酱腌豆和紫菜包饭,另上了一盘凉拌猪耳朵,又分别在两人面前放两个小盅,里面是用麻酱、糖和白醋等兑成的作料。
赵依凡从没有如此吃过烤肉,见上了这么多玩艺,问田寻说:“这牛肉是生的呀,能烤熟吗?”
田寻笑说:“当然能了,我们又不是原始人,总不能吃生肉吧?”他见赵依凡迟迟不动,知道她平时不接触此类吃法,于是大大咧咧地抽出筷子,先将作料调匀,再把煨好的雪花牛肉一块块平摊在石板上,顿时一股清烟升起,并吱吱作响,牛肉的油在石板上沸腾冒泡。
赵依凡看得有趣,也学着田寻动作,问:“什么时候才算熟啊?”
田寻给她的小碟里夹了一块紫菜包饭,说:“等两面的颜色都均匀变浅,没有肉红色的时候就行了,给,这紫菜包饭有美容的效果。”
赵依凡笑着夹进嘴里,嚼了嚼说:“这东西真好吃,是糯米的吧?”
田寻说:“没错,这东西日本人叫‘寿司’,到了朝鲜就叫紫菜包饭了。”说完将几块牛肉翻了个身,又放上几块鱿鱼片和小牛腰子。
赵依凡又尝了尝明太鱼干和腌豆,点点头说好吃,田寻给她倒杯饮料,赵依凡问:“这家店为什么叫‘三千里石板牛肉’,却不叫四千里、两千里?”
田寻笑着说:“你真逗,那朝鲜半岛长度超过两千里,宽也有一千里左右,而且风景如画,所以从古时起高丽国就自称‘三千里锦绣江山’,名也就传下来了。”这时,牛肉也烤熟了,田寻又挟了片嫩牛肉给赵依凡,自己也弄了一块肉,在作料盅里醮醮,放进嘴里。赵依凡也依法炮制,觉得牛肉鲜嫩无比、入口即化,酸甜中又略带咸味,不由得喜笑颜开,说:“真好吃,嘻嘻!”
见她吃得开心,田寻也很高兴。赵依凡平时吃惯了凉皮锅盔和羊肉泡馍,现在吃烤肉觉得鲜美无比,两人边吃边聊,倒也挺融洽。
快要吃完的时候,服务员又免费送上两分南瓜粥和一小盘打糕,这粥是朝鲜族特色小吃,打糕更是冰凉爽口,赵依凡一尝之后赞不绝口。吃完饭赵依凡结了帐,两人出了饭店,依凡轻轻抚着肚子,说:“哎,吃的好饱啊!那故宫离得远吗?不如我们走路去吧,顺便消化一下,嘿嘿!”
田寻说:“好啊,故宫离这里也就四、五条街远,我们慢慢走吧。”两人从街边人行道的树荫下说说笑笑、缓缓而行,田寻有美女陪伴自然心情格外舒畅,似乎已将早晨在杂志社里发生的不愉快远远抛到了脑后。
走不多时,就看到了故宫高大的红色宫墙。田寻心里纳闷:这四、五条街平时感觉挺远的,怎么今天这么快就到了?赵依凡隔着宫墙看见里面的飞檐斗拱,说:“这故宫比北京的小了许多,不过也很好看,咱们快买票进去吧!”两人在售票口买了票,田寻要替她付账,可她还是坚持不同意,没办法又是AA制,各买各的票。
进到故宫里,先是十王亭和大政殿,沈阳故宫比北京故宫小了很多,但毕竟也是两位皇帝的国都,但见宫殿林立、重檐庑顶,雄伟气派,田寻在沈阳住了三十多年,十多年前就逛过十几遍,对这里当然很熟,他拉着依凡的手四处游览,依凡知道他有借机拉手占便宜的动机,但看在田寻不是坏人的份上,也就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