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油条件良好的盆地。
东北地区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是从1958年开始的。这一年的4月,在西安地质调查处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大队,由宋世宽任大队长。5月,又成立东北石油勘探处,任命宋世宽为处长。除西安地质调查处部分人员外,还从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石油管理局抽调了一些干部,勘探处机关设在长春市。6月,石油部又决定将松辽石油勘探处改建为松辽石油勘探局,任务是开展基本地质普查,选择有利地带进行详查细测,钻探基准井并开展区域综合研究,准备可供钻探的构造。三个月内,将负责松辽盆地石油勘探的单位从组织机构上连升三级,充分显示出石油工业部实施石油勘探重点东移的决心。8月,原石油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李荆和走马上任,担任松辽石油勘探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随着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石油工业部陆续从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和石油工业部机关,以及东北三省支援抽调一些干部和职工,充实和加强松辽石油勘探局及其所属各大队,使勘探队伍不断壮大。到1959年4月底,全局职工已经达到3000多人。
松辽石油勘探局所领导的这支勘探队伍非常年轻,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整个勘探局只有一名主任地质师、两名地质师和30多名地质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4岁,平均工龄仅3年多。他们从西北第一次转移到东北广大的平原覆盖区搞勘探工作,缺乏经验,遇到重重困难,勘探工作在探索中进行。第一年,他们通过与地质部门的有效配合,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黑龙江省大同镇等13个可能储油构造,并于1958年4月17日首次在吉林省前郭旗南17井取心发现油砂,接着在杨大城子构造南14井等30口浅井中见到了油气显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松基3井出油了(1)
按照重力勘探资料,这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首先在盆地东北斜坡地区,即安达县任民镇以东14公里处钻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井深1879米,钻穿了白垩纪地层,到达盆地基底的古老岩层上,结果一无所获。同年8月,又在盆地东南部的隆起区即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登娄库构造打了松基2井,遇到了一套致密的下白垩系地层,仅见到了少量的油气显示。
前两口基准井出师不利,第三口基准井的井位选择就成了突出问题。9月,石油部和地质部参加松辽勘探的技术人员联合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的讨论。经过分析利弊,达成共识,同意将松基3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因为这里与松基1井、2井相距90公里以上,略成等边三角形,符合基准井井位分布原则。而且这里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具备较好的经济地理条件。11月14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向石油部呈报了松基3井井位图。图中说明:“松基3井井位已定,在大同镇西北,小西屯以东200公尺,高台子以西100公尺处。”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补充,石油部于11月29日批准了松基3井的井位。
1959年1月,正是北京滴水成冰的季节。石油部局、厂领导干部会议却开得热气腾腾。石油部党组用三天时间,听取了松辽、华东、银川、贵州几个新区的地质勘探情况汇报,对松辽局的汇报和勘探布局最为满意。这个部署的核心是横贯松辽盆地做4条区域综合大剖面,开辟2个探区,做好10个构造的详查,钻探3口基准井。部党组批准了松辽石油勘探局1959年的勘探总体部署,要求他们集中力量,把这个部署落到实处,争取在195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那一年的2月8日是中国的农历春节,千家万户都在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但石油部办公大楼会议室里却正在开会。会议的议题就是松基3井。会议由康世恩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石油部总地质师余伯良、副总地质师翟光明以及松辽局的李荆和、张文昭等人。他们要对松基3井的井位及钻探进行最后的研究部署。会议从初一开到初三。最后康世恩拍板:现在松基3井的井位与松基1井、2井形成等边三角形,处在不同构造上,又是“坳中之隆”,位置十分理想,要尽快准备好开钻!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康世恩将松基3井的情况向余秋里作了汇报,然后他们又一起到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家去拜年。说是“拜年”,其实他们见面刚寒暄了几句,就开始商谈起石油勘探的事情。余秋里用手指着松辽盆地地质图作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我们打算用3年时间攻下松辽!”
何长工开怀大笑:“哈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