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的投影,可以说是特定历史时代的风气。如果说,那个年代大陆的现代小说史教科书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于活埋了非左翼阵营的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作家,那么夏志清先生则从另一个方向也同样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于从另一个方向活埋了那些在政治上同情“共产”和属于“共产”的作家。这都是无法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史上写作的牵强和主宰。“审美法庭”的背后都是“政治法庭”,或者说,文学批评的深层是政治批评,这是当时两岸文坛共犯的时代病。
。 想看书来
张爱玲年谱简编(1)
1920 年
9月19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市麦根路。祖籍河北丰润,父母给她取名张煐,十岁的时候,改名张爱玲。张爱玲祖上十分显赫,曾祖父张印塘曾任安徽按察史,外曾祖父为清朝重臣、“中兴第一名臣”李鸿章。祖父张佩伦,字幼樵,一字蒉斋,同治进士,晚清“清流党”代表人物,1882年为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大胆抨击时弊,纠弹失职官员,当时有“四谏”、“十朋”之称。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主战的张佩伦被派往福建马尾主持战事,结果一战而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造船厂被毁,这即是历史上的“马尾战事”。张佩纶头顶一只铜盆逃生,被清廷革职充军到察哈尔。充军期间,张佩纶曾作《管子注》二十四卷,《庄子古义》十卷。1888年,张佩纶戍满归京,投李鸿章幕。李鸿章因赏识张佩纶才华,把最小的女儿李菊耦嫁与他。李菊耦秀丽端庄,富有才华,有女才子之称。
张佩纶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志沧早夭,次子志潜,三子即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字廷重),还有一个女儿张茂渊。张爱玲父亲张廷重是封建遗少式的人物,母亲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 张志沂与黄逸梵是远房表兄妹,从小由父母双方订婚,结婚时是人人称羡的金童*。黄逸梵是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新女性,独立、坚强,有美术天分,曾经做过尼赫鲁两个姐姐的秘书。姑母张茂渊与嫂嫂黄逸梵关系很好。由于张爱玲出生后,名义上过继给长房,所以对父母称叔叔婶婶。
1921 年
9月30日,张爱玲周岁,按传统要给孩子过生日,“抓阄”,在众多的物品中,张爱玲抓的是一个小金锭,这让深受西洋文明熏陶的新女性母亲黄逸梵很是失望。
12月11日, 弟弟张子静出生。乳名小魁。
1922年
父亲张廷重和二伯父张志潜分家。张廷重托他的一位堂兄,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长的张志潭谋得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的职务,全家迁到天津法租界张家旧宅住。脱离了兄长张志潜管束的张廷重生活开始放任,赌博、抽鸦片、逛妓院、叫条子、讨姨太太,夫妻间的感情开始生疏。
天津旧宅是十分气派的官宦世家房屋,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院中有一个秋千架,小张爱玲常与一个被她叫做“疤丫丫”的丫头在秋千上玩耍,小时候的张爱玲喜欢听故事,常有一个男佣人给她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张爱玲给这个男佣人起名叫“毛物”,而“毛物”的 两个弟弟就叫“二毛物”、“三毛物”,“毛物”的妻子就叫“毛娘”。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小她一岁,长得十分清秀漂亮,继承了母亲江南美女的美丽。但是 身体很弱。旧家庭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张爱玲很小就产生了“要锐意图强,务必要胜过我弟弟”的想法。
1923 ——1924年
一家人住天津三十二号路61号一个旧花园洋房里。
母亲教张爱玲背唐诗,认字。《私语》中张爱玲回忆说:“我记得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母亲床上去,是铜床,我爬在方格子青棉被上,跟着她不知所云的背唐诗。”
父母婚姻出现危机,母亲黄逸梵要父亲张廷重戒烟戒赌,被张廷重拒绝,母亲性格坚强,撇下两个孩子,借口陪小姑张茂渊留学,一起到了法国,并进入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结识徐悲鸿、蒋碧薇、常书鸿等人。
张爱玲自小聪明沉静,很讨父亲喜欢。由于不满黄逸梵的新式作风,父亲张廷重常带女儿去姨太太处嬉玩。“我坐在桌子边,面前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齐眉高,然而我把那一块全吃了,在那微红的黄昏里渐渐盹着,照例到三四点钟,背在佣人身上回家”。那段时间,张爱玲对“吃”方面特别印象深刻:“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罐里,旁边有黄红的蟠桃式瓷缸,里面是痱子粉。下午的阳光照到那磨白了的旧梳妆台上。”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