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页)
鸣双眼一瞪,险些就要拍案而起,又见刘化向他频频使眼色,只好长出了一口气,坐在那儿没有言语。
欧浩荣冲着吴一鸣扫了一眼,假装没看到他的反应,又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便遣散了众人,唯独叫刘化跟着来到后院。
刚一到后院,欧浩荣立刻就变了脸,拿起桌上的茶碗摔在地上,哗啦一声粉碎:“东厂算个什么东西,居然骑在咱们头上屙屎撒尿!”从前当兵的时候,他就最恨这些男不男女不女的阉人。多少次打仗,就是这些狗屁不懂的太监瞎指挥,才会吃了败仗、死了兄弟。偏偏那狗皇帝还说是底下当兵的不卖力,又要责罚。没想到,如今入了白莲教,竟然还要看这死太监的脸色,受这死太监的气。
刘化见状出主意道:“我教立教以来,多是做些暗杀之类的工作。虽然也对百姓生计有很大改善,却不为人所称道。华山这一次又被朝廷压了一头,大伙儿说起来,也都颇觉得憋气。依属下看,如今是时候做些扬名立万的大事业,让江湖豪杰和百姓也知道知道白莲教并非只有些鸡鸣狗盗之徒。”
欧浩荣刚才正气的骂娘,这时满脸通红问道:“除了把皇帝老儿从皇宫里拉出来砍了,还有什么更扬名立万的大事业?”
刘化笑道:“教主别这么心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拉拢民心,光想着改朝换代可不是办法。老百姓管你姓朱的当皇帝还是姓欧的当皇帝,能不能吃上饱饭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
欧浩荣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椅子上直运气,半天才道:“那我们杀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还不够拉拢民心?”
刘化摇摇头:“不够。杀几个贪官,虽然传出去都说是我们干的,老百姓可未必相信。他们又没有亲眼看见。”
欧浩荣皱着眉头,想不通刘化到底是什么意思:“那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眼见为实?拉队伍跟那些官儿们硬碰硬,你又总说时机不到。”
刘化还是不疾不徐:“教主别总是盯着朝廷不放啊。”
欧浩荣可没他这么好的耐性:“你快别卖关子了,说说到底有什么办法。”
刘化这才说道:“教主这阵子在内地住的时间长了,倒把山东老家的事儿忘了。那边现在倭寇甚是猖獗,我们若组织抗倭,就能够光明正大的在老百姓面前显示显示我们的实力。”
………【第一十九章 东进 第六节】………
欧浩荣一拍大腿,喜笑颜开,赞道:“还是刘堂主脑子灵光,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刘化卖够了关子,仍不忘拍上一句马屁:“要想抗倭,光靠小弟兄是不行的,还要多几个领头的。咱们这几个堂主,也不能都到山东去,必定要再选拔或者吸收几个将才。打仗这事儿,教主您比我懂。我充其量就是个军师,元帅还得是您亲自来做。”
欧浩荣听了这话,脸上的笑不觉有些僵硬。他虽是行伍出身,对“做元帅”这事却着实不在行。之前他总是埋怨蔡忠焕糊涂、办事冲动,可等他自己当了教主,这才知道管理这么大一个摊子,又没有明确的纪律,比起从前带那几百人的队伍来说,难度增大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开始的时候,他还能以“不熟悉”为借口抵挡一阵,过了没多久,大家就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每当有命令颁布下去,他总能听到一些私底下窃窃私语的议论。欧浩荣性子直率,也是有意要与当初蔡忠焕的“一言堂”对着干,让众位堂主有意见就提,自己定当知错就改。吴一鸣、仇大海几个,还真就敢跟他当堂叫板,几次当众就吵得不可开交,让欧浩荣下不来台。
好,既然大家有意见,那就改!欧浩荣想的倒是很简单,可一个还没传达到最下层的教众,就已经改了两三次,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让大伙儿的情绪更加不满了。
如今的白莲教人数虽然是前所未有的壮大,可内部组织却也是前所未有的松散。吴一鸣本就不怎么服气欧浩荣,再加上刘功辉一事让他一直心中记恨,他对欧浩荣的态度就跟当初欧浩荣对蔡忠焕的态度一样,明明白白就是不满意。仇大海是没什么心眼,但在具体事情上跟欧浩荣生过好多次冲突,欧浩荣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对这个傻愣愣的堂主颇为不满,一直想找个机会把他换掉。顾秀直自从安镇远去世接任堂主以后,将长安堂管理的相当不错,他羽翼逐渐丰满,却好像有些不将欧浩荣这个教主放在眼里似的,总是不冷不热。王燕新和赵飞龙这两堂,一个是堂主年老,总想着退休回乡,另一个不过是太原堂的附属,这些年人数不升反降。再加上赵飞虎这一去世,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