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是这样简单,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山下竹楼篱笆院,那两栋竹楼看上去是花了不少心思,可是却不让人觉得累赘。简简单单,以竹做墙,麦秸为顶,以竹砌栏,就连竹楼前走廊,也是一块块竹片拼成。
竹枝竹篾交叉编成篱笆院子里,一丛颀秀毛竹下,竹笕流水,没有日式那样刻意,只是简单用竹引水而已……水从竹筒里流出,竹筒有两个出水口,一端面向院子,那是用作日常用水出水口,另一端,则是流向后面那一片三叶竹竹林。密密实实地将流出水掩在竹林下,不知流去了哪里。
篱笆院墙内,有一蹙绿意盎然葡萄搭成凉棚,葡萄架下摆着一张简易竹几和两把一样是竹制靠椅,竹几上摆着一套粗制陶制茶具。
粗陶茶杯里,泛着金泽茶冒着腾腾热气儿,似是在热情等待客人到来。
一池碧粼粼池塘里,偶有筷子长鱼儿嬉戏游过。
初成荷藕将这个大池塘围绕在深碧色之中,微波荡漾,无限惬意。
一条围了粗陋竹栏杆青石桥廊,延伸到塘中草亭下。
草亭,和山上草亭如同一辙,极其简陋。然而,在这个草亭下,不同山上那般空敞,居然有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墩,石桌上凿刻着一方棋盘。
那条青砖铺砌小路两旁种着不算粗壮柳树,新柳抽绿,黑与绿搭配得不但不显沉闷,反而多了许多生机,为这条看似望不到尽头青砖小路凭添了无限柔情,似乎,看着这条路,就仿佛看到了两个相携人没有尽头情感。
站在山顶遥望,对面,乃至丝绸,虽然依旧还是山。
薄薄暮霭下,山下白墙青瓦村子隐在融茂几棵百年大榕树下,正袅袅升起炊烟……
画面很静,画面很轻,仿佛就像是一幕水墨画一般,淡淡地,却又有着一片祥和安宁。
这就是严澈发照片要效果。
当然,引起质疑反应,也在严澈预料之中。
就在帖子大热之际,严澈又贴了几张严家湾蔬菜大棚照片出去。
与先前雾戌山景色不同,大棚里一畦畦碧绿菜秧儿嫩生生水灵灵,挂了果蔬菜更是娇艳得惹人欲滴。
蔬菜大棚照片发出去后,严澈不像雾戌山那几张照片那样不做多余说明,只是简单打上“山村景色”四个字,而是仔仔细细,严严谨谨地把严家湾蔬菜大棚介绍了一遍,嗯……最主要,还是打上了“纯绿色蔬菜”这个标志。
果然不出所料,照片和帖子一公布之后,版主就将其贴顶置,浏览量与留言如同潮水一般袭来。
细心网友发现这个帖子和上个山村景色帖子同系一名作者,于是就大声提出:这个地方是不是和上次那几幅照片同出一处啊?!
许多没看过严澈那次照片网友,赶忙搭楼询问“什么照片”,于是,这个网友直接将上次帖子链接也一并发了出来。
两篇帖子一下爆火,一天下来,点击过万。
对于在城市住久了,渴望畅游自然山水之情人比比皆是。
严澈在网上发图目,无外乎就是抓住了网民这个心理,达到宣超严家湾蔬菜大棚目。
当然,更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外面人注意……不是注意严澈雾戌山,而是注意严家湾绿色蔬菜大棚。
当严澈每天一副严家湾附近照片传上去后,他俨然成了“家乡美”这个网站名人,每次帖子浏览量只高不下。
比起那些驴友特意寻来风景图,严澈照片虽然没有什么天险,也没有什么奇秀,但是平淡惬意山村气息一下弥漫了整个“家乡美”。
有人建议严澈搞个农家乐,让大家有机会过去旅游旅游。
严澈回答简单明了:这里虽然穷,但是求得只是一夕温饱,没想过要做旅游景点之类。
这天。
严澈又霸着电脑,在论坛和网友交流时,藤子都声音在院子里响起:“严澈,赶紧出来,赶紧出来。”
严澈眉头一皱,合上电脑,走了出来:“怎么了?”
藤子都急喘喘地指着严家湾方向,深呼吸几口气,堪堪平缓了呼吸:“你……我……那个……严……鸡……”
“哎。”大声地拍了拍腿,也不管严澈反抗,藤子都直接拉了严澈手,就往严家湾……后鸡冠山跑。
趁着在路上,藤子都这才告诉严澈:在鸡冠山上,挖出了一个家伙。五老祖说那叫太岁!
好嘛,太岁头上动了土,那是要大祸降临了啊……那还了得?!
严家湾人都惊动了,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