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书。既然他们对他如此放肆,他
也可以放开手脚作出决定了。
“真相是掩盖不住的。就算暂时不能在我国出版吧??在国外出版固然不好,但也别无他法。早晚会在我们这边出
的??”他痛苦地说。
11月 11 日,十月革命节刚过,佩尔谢就从书记处给赫鲁晓夫打来电话,命令他立即去党的监察委员会。
赫鲁晓夫知道他们找他去的原因——西方发布了关于利特尔。布朗公司即将出版《赫鲁晓夫回忆录》一书的消息,
消息中说,该出版公司拥有打印材料和由赫鲁晓夫亲良口授的录音带,经专家鉴定,录音带确系真品。
佩尔谢向赫鲁晓夫提出一份事先拟好的声明,声明中说赫鲁晓夫从未写过回忆录,也从未交给过任何人,所出版的
书系伪造品。赫鲁晓夫断然否定了这个声明,并表示这样的声明他不会签字。这是假话,而说假话是罪过,在他这样的
年纪更是罪过。应该考虑一下身后的事情了。他写过回忆录,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这些回忆录是为人民而写的,他的
回忆录就是历史,他今后还要写下去。然后,他又说,如果声明的大意是回忆录尚未完稿,因此尚不具备出版的条件,
那么他可以签字。
当谈到书在国外出版的问题时,赫鲁晓夫同意写上他本人并未把材料交到国外出版的字句。这一妥协使佩尔谢感到
满意。草稿很快拟好并打印出来,赫鲁晓夫签了字。佩尔谢认为此次会见该结束了。但赫鲁晓夫却向他提起没收回忆录
一事。佩尔谢没有准备,说他对此事一无所知。接着,赫鲁晓夫又提起一个新话题,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
他说,他们甩开他已经干了六年。当初,他们给他加上了种种罪名,他们说:只要甩开赫鲁晓夫就会事事如意了。
结果怎么样呢,农业仍然是一团糟,向美国购买粮食已经成了通例。可见问题并不出在他的身上,而是出在有缺陷的经
营管理体制上。
国际关系又如何呢?过去他们说,是赫鲁晓夫使苏联同中国闹翻了。六年过去了,关系却更加恶化了。
接着,他又谈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埃及问题,等等。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控告词”,不再作声。
佩尔谢试图辩解,但赫鲁晓夫却不听他讲,说:“已经满足了你们的要求,现在想回家了。”
这是赫鲁晓夫最后一次同苏共党的领导人、同他的继任者见面。他向他们倾诉了六年来他孤身独处时苦苦思索、郁
积在心中的一切。
第二天,他又住进了医院,仍然是心肌梗塞。
在 1971 年新年到来之前,他出院了。但是身体的恢复很慢,极易疲劳,散步中途必须坐下休息一会儿。“阿尔巴
特”狗已经死了,没有了衔椅子的帮手,赫鲁晓夫感到更加孤独和寂寞,他愈来愈多地被忧郁的念头所支配,他伤心地
抱怨说:“已经到了我对谁都毫无用处的对候了。我只是白白地活在世上,不如一死了之。”
9 月 6日,他又一次住进医院。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健康地离开医院,他终于没能挺过去。
1971年 9月 13 日,为赫鲁晓夫举行葬礼的那一天,苏联《真理报》没有刊登通常的讣告,只是在第一版下面用小
号字登了一则带黑框的消息:
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沉痛宣告,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退休金领取者尼基塔。谢尔
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1971年 9月 11 日逝世。终年 78 岁。
录附赫鲁晓夫年表
(1894—1971)
1894年 4月 17 日,赫鲁晓夫生于库尔斯克省(今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村。
1908年赫鲁晓夫的父亲携其全家迁居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的尤索夫卡(后改名斯大林诺,现名为顿涅茨克),其父
在那里当矿工。
1909—1912年赫鲁晓夫为养家开始在尤索夫卡鲍谢工厂学习金属装配工手艺。
1912—1918年在法国资本的鲁钦科夫和帕斯图霍夫矿场的发电厂中当金属装配工。
1917年代表矿工参加政治集会和群众集会,第一次与拉扎尔。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