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正像库图佐夫在法国人推进到鲍罗季诺之前不能打败他们一样。如果你想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建议你读一读
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作好反希特勒战争的准备——而这种无准备状态几乎送
了我们的命。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撤退三年以后再来顶住敌人的入侵。“
“我不同意,”毛泽东说,“如果你们退到乌拉尔,到那时我们中国人就能参战了。”
赫鲁晓夫紧紧盯着毛泽东,他不知道毛泽东是严肃的呢,还是在同他开玩笑。他想努力说服毛泽东:“毛同志,下
一次战争可不会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了。今天美国人的原子弹多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也有核武器,并且正在加紧
用这些武器来装备我们的部队。下一次战争不会是以敌人跨过国界发动入侵开始的,而一开始就会是敌人用导弹或炸弹
袭击我们主要的行政中心和工业中心。因此,我们的政策是用足够的武器武装自己,以便敌人给我们造成多大破坏,我
们也能给他们造成同样大的破坏。”
赫鲁晓夫无法说服毛泽东。同毛泽东相比,赫鲁晓夫在战争问题上的发言权要小得多。毛泽东对于战争问题的研究
是有一整套理论体系的。这一体系经过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实践检验。毛泽东还
撰写过多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打持久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等军事思想都有具体的战役作为诠
释。然而,赫鲁晓夫作为军事委员主要负责的还是政治思想工作,对于战争怎么打多是执行,很少谋划,即便有些想法
也要得到斯大林的批准。按中国话说,他和毛泽东对于战争的理解还有着将帅之分。他充其量不过是个将才而已。他害
怕现代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然而,毛泽东不怕原子弹。他认为,你如果怕它,它对你就有威慑力;相反,你不怕它,
它不过是个纸老虎而已。
赫鲁晓夫无论如何不能同意毛泽东的观点。他认为,原子弹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一旦爆炸,威力巨大,怎么能是
个纸老虎,它比真的老虎还要凶猛千万倍呢。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对于辩证法和哲学的漠视颇有感触,他说:“苏联人原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
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已经丢了??列宁这把刀子现在是不是也被苏联一些领导人丢掉一些呢?
我看也丢掉相当多了。“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害怕战争、害怕原子弹、想与帝国主义和平共处,是对列宁主义的
背离。
第十章
鼎盛时期
1958年,赫鲁晓夫第二次来到北京。
赫鲁晓夫 1954 年曾到中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那是他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一个邻国,
也是他的第一次出国旅行、访问期间,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签订了一项协议。这一协议再次提到了旅顺口。苏联保证撤走
在旅顺口的苏联驻军,并把该基地上的一切设施移交给中国。此外,苏联还把很多合资企业(有关金属和石油开采、造
船和民用航空等)中属于苏联的股份转让给了中国,并且同意派大批苏联专家支援中国,帮助发展 150多个大型项卧。
当时,随团一起到达北京的有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米高扬、什维尔尼克、文化部长福尔采娃、谢列平等。访问
中有两件不太愉快的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次会谈中,赫鲁晓夫向毛泽东建议从中国招募 100万名工人到西伯利亚去帮助开发森林资源。赫鲁晓夫提此建议
的前提有二:一是想帮助中国解决失业问题,二是帮助解决西伯利亚缺少劳动力的问题。赫鲁晓夫认为这是一举两得、
互惠互利之事,无疑是个令人拍手称快的好建议。这就是赫鲁晓夫思想方法的特点,即很少顾及别人的反应,总有些强
人所难;在外交场合中不注意礼节,处处要表现出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以为自己是在替别人着想,别人对他的每一提议
如果不是感恩戴德,至少应该点头称是。
毛泽东沉默片刻,文静而宽容地对赫鲁晓夫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你知道,多少年以来很多人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