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4 页)
不懂这些地有什么产出,不过在他们看来,就算是地下有金矿,只要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化肥,整个大明的财主的钱财都会流到他们手里,有金矿也未必赶得上他们化肥的收益。
既然双方都没有意见,签约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为了让他们放心,朱由崧还附上了条款,若是化肥技术不真实,十倍赔偿投资人。
朱由崧在这上面实际上是坑了他们一把,只是将化肥的生产交给了这些人,而石化工业的大头还是燃料的生产,现在虽然没有内燃机,不过他可以将重油专烧锅炉制造出来,这样他们的轮船动力就更加强劲了,而且内燃机的技术在朱由崧这个大型船舶制造专家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技术,只要基础工业发展跟上来了,他随时都能够将这东西设计出来,跨入电气时代并不遥远。
等到进入电气时代,石油可就成了黑色流动的黄金,山东的石油虽然不多,也足够他完成工业化的技术积累了,到时候去印尼美洲开采石油不过是一件最容易不过的事情。
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
大明的地方官是依靠士绅来控制地方的,而现在朱由崧却釜底抽薪,直接用化肥工业美好的前景和农业机械将这些士绅给收买了,那些地方官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嘴上叫嚣两声,实际上已经影响不到山东的铁路和移民计划。
实际上等到天气转凉,那些商户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工厂作坊可以雇佣更多的人手来进行工业生产,张树木张家更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每天从遵化铁市运回来的羊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潍县,他们的毛纺工厂已经扩大到了近万人的规模,每天生产的毛线和毛呢足有数万斤,这种产量也只有北海的毛纺厂能够相比。
其他工厂也都在迅速扩大,这些商户通过山东的海贸将大量的布匹瓷器出口,换取他们在土地上永远都压榨不出来的大量金银。
仅仅半年,他们就已经没办法回头了,正是因为这些农民离开了土地,才给他们带来了这样的收益,若是让他们继续回到土地上,又能有多少油水可榨?
当然山东还处在雏形阶段的工业,是不可能吸收太多劳动力的,更多的人还是被运往了北海,半年的时间,就有三十万人进入了北海,因为人口的增多,北海的开发进度也大大加快。
这半年来,对于山东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年头,虽然遭逢大灾,不过至少还有活路,有把力气的人只要到铁路公司去,总会给你安排一个工作,修路的话一个月一两银子,足够他们买二石米,这也是因为大量粮食从海外运到这里,让粮价不至于飞涨,这种收入就算是在丰年都不可能达到。
铁路公司现在已经很少招收工人了,现在去铁路公司大部分都会被派到北海开荒,如果不愿意的话,也可以到山东那刚刚开始钻探的油田上去,那里需要大量的油田工人,报酬甚至超过了铁路工人。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到山东商帮那些家族开设的工厂作坊里面去,相比油田和铁路公司的财大气粗,这些鲁商给出的工资待遇就差些了,不过他们也不会太过分,毕竟现在这些百姓有着多种多样的选择,如果差太多的话,他们还不如到北海开荒呢。
一切似乎都在相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个好消息,趁乱起事,若是乱不起来,他们后面的打算可就全落空了。
登州威海卫,此地原本是戚继光训练登州水师防备倭寇的重要水师基地,此时却成了一个运输粮食的重要港口,为了赈灾朱由崧调用了北海所有的造船力量,倾力制造那种六百吨级的蒸汽轮船,能够在大海和内河航行,使它成为最适合的用于赈灾的船只。
威海卫这里也成了铁路公司在山东选定的三个终点站之一,第一自然是济南,这是联通北京和内陆的站点,第二是胶州湾,那是联通南方的站点,第三就是这里威海卫了,这里则是连通北海以及辽东的最佳地点。
因为航运的发达,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北海的钢铁、蒸汽机车头、便宜的毛呢棉布,辽东的东珠、皮毛,在威海卫随处可见。
靠近大海,威海的大雪不次于辽东的暴虐,一夜狂烈的风雪,天地间已经再无杂色,朝阳当中在这厚厚的雪地上,映照出了两个人影,一个人是一个容貌俊秀的高大年轻人,眼中却透漏出一丝狠戾,另外一人则是一个妙龄少女,身材修长,火红色的貂皮斗篷裹在身上,只露出一张如玉的俏脸,火红的貂皮将俊俏的脸庞映得红彤彤的,更显娇羞之色。
在他们不远之处,就是威海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