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2/4 页)
。
但此事不知怎的,传到了德寿宫。
就在李凤梧对官家开口的当夜,上皇晚饭都没吃,带着吴太后亲自来到垂拱殿。
和赵昚来了一番意味深远的谈话。
上皇赵构虽然处于德寿宫,但对临安朝野局势看得很分明,他也知晓自己这个儿子的主意是要双王制衡。
在没有确定谁是最后的太子人选之前,绝对不会贸然打破这种局面。
但是赵构更看好赵惇。
所以,他必须要阻止李凤梧和魏蔚成婚。
魏杞和工部尚书王望北是亲家,如果魏杞再和李凤梧成为爷俩,再加上那个和李凤梧有着师生实质的参知政事周必大,这会使得李凤梧在朝中的势力异常强大。
作为君王,不论是不是支持赵惇,这都是赵构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深恐儿子和自己当年一样,养出一个秦桧来祸害大宋。
所以这件事,他必须阻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上皇和官家
两父子落座。
这种大事,吴太后自然要靠后一些,大概只能安静的做个听客。
赵昚笑问:“不知父皇有何事叮嘱孩儿,何须亲自来一趟,只需着人吩咐一人,孩儿必然亲上德寿宫,不敢让父皇久等片刻。”
赵构心里略略舒服,这个儿子确实至孝。
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
然而至孝是好事,但在治政管理朝臣上面若是出现大错,自己也必须要提点他,不至于损伤到大宋江山的利益。
点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听闻得秘书监李凤梧似乎向走请你给他开口婚事一事。”
赵昚愕然,有点不明白父皇为何为了此事专程跑一趟。
自从父皇禅位后,在国家大事上,除非是北伐这种大事,父皇还真没有专程跑到垂拱殿给自己说教的先例。
现在竟然为了李凤梧双正妻一事亲临垂拱殿。
似乎有点小题大做?
笑道:“李凤梧自出仕之后,屡历重任,出使金国濠州,气血刘仲洙,气晕孟宗献,扬了我大宋国威,出使大理,保持了大理高、段两家共章皇权的局面,还和高寿昌、段智兴谈下了关于滇马贸易的时期,功不可没,又出使西辽,天高地远不畏艰险迎回安和郡主不说,更让辽主耶律普速完主动每年和大宋多贸易了五百匹精锐战马,这才有了天逐军的雏形。”
天逐军,就是大宋新组建的重骑军,目前由李睿一手打造。
当然,还有两位老将和一位年轻兵部高官辅佐。
仅靠李睿一人,想打造一支媲美金国铁浮屠的重骑军来,压力极大,甚至很难胜任,毕竟李睿太年轻,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将辅佐。
兵部专程负责天逐军的高官,正是韩侂胄的兄长,兵部侍郎韩侂锵。
由此可见,赵昚对这支重骑军的重视。
赵构点头,“李凤梧之功,我也清楚,确实为我赵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人年轻,心性未定,若是忽然太过显赫,恐把持不住内心,滋生恃宠而骄的心态,从而催生出功高震主的交横跋扈,如此反倒是害了他。”
赵昚隐隐有些明白父皇的意思了,弱弱的问道:“父皇是觉得孩儿给他的赏赐太多?”
自己对李凤梧的擢升,已经算是很慢的了。
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压抑住了。
以李凤梧的功劳,现在怎么也该是二三品的大官……但他却只是个秘书监。
当然,这是自己故意将他压在秘书监的。
总感觉这货在秘书监,办的事情不比在中枢三省或者西府三衙差。
毕竟秘书监无人能掣肘他,如此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他的能力。
赵构摇头,“倒不是太多,他如今的仕途,在我看来,你做的非常好,没有揠苗助长,毕竟其才确实昭彰,今后也会继续立下大功,现在压一下,将来就不用担心无赏可封的尴尬局面。”
赵昚苦笑:“那孩儿不懂父皇的意思了。”
其实是不懂装懂了。
到了这个时候,赵昚已然明白,父皇是来反对魏蔚和李凤梧的婚事来了。
赵构也不点破赵昚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个继承人在他的位置上做得相当出彩,虽然不想承认,但事实俱在,赵昚治政、理臣的能力,确实在自己之上。
尤其是识人,很有点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