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渐进,且不难在军政机关之举措,而难在民政机关之筹备耳。所谓民政筹备,必须配合国民教育之普及,国民实业之发达,地方警察之完全,地方自治之实行,官吏职任之专一。所谓良好之精神,就是养成最后十五分钟之精神。此精神由人民忍苦耐劳之体力与舍生取义之心理合组而成之。此二者之锻炼在军中,其所以能受此锻炼之素养者,在民政也。民政方面如何完成此良好之精神,一在国民武德教育,一在社会敬军风尚。精神物质,兼营并进,军力方可自强,国力方可日固,无论攻守,始能操必胜之左券。
袁世凯听了之后,当面嘱咐阎锡山写成详细文件提呈。阎锡山回到太原,当即写成完整计划和一本军事问答呈报北京总统府,请袁世凯审核采纳。
据阎锡山回忆:
我于四年二月应袁总统之召赴京述职,此时正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件不久之时,我见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时,梁对我说:“总统准备三年后打日本,着我主财政,唐质夫(唐在礼字)主军事”。我复询诸唐,一如梁言。我对梁、唐都说:“兄等应该劝阻,不可将总统促居炉火。”他们虽同情我的看法,但他们以为内里的人不好说话,最好由外边的人说。我当时并不是不同意抗御外侮,认为打日本须有能打胜的力量,否则轻言实足以招损。我见袁总统时曾特地向他陈述:我们应以备战而止战,以强兵而睦邻,万一国家权利不得已而决裂,须切实有战胜他国之把握。……他听了之后,嘱我写一文件提出。我回晋后,即本我的主张写了一个军事问答,送呈采据。
阎锡山所写的军事问答,也即《军国主义谭》,1915年7月中旬印制成册,分发全省各机关学校阅览,广泛流传。全书采用问答体、共13问,约2万余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媚袁固位 侈谈军国主义(2)
《军国主义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国的意义是什么?阎认为,“近世政局变迁、环球现象有二大公例:一是小国不适应于生存,故土地兼并,军事扩张;一是贫国不足以独立,故生计侵略,争图自卫。然则,既小又贫的不强,那么既大而富的就算是强吗?这又不是。既小又贫,当然难强,若治理得好,便能达到强的地步,如日本之崛兴,就是一例。如治理不好,便很难强起来,如印度沦为殖民地,即是明证。盖大小贫富,一半是原质生成,但强弱纯属于政治作用。现在要说明强国的定义,当先从国之由来上谈起,方才容易明白。”国之由来为何?阎认为,“初生之民,弱肉强食,个人竞争,历史已久,进而为群与群竞,群竞久而治群法立,这是国之雏形。再进而有土地,有人民,有主权,三者俱备,国之制因之而成。自有了国以后,遂成为人类竞争的最高团体了,所以国家乃为这一方的人民抵抗那一方人民侵夺自己生命财产的组织,而成为一个战争的基本团体。”从古今社会的对比上,阎得出结论说,“古代为军政社会,凡一切军政上设施,都成为发达军事之补助。今世为产业社会,凡一切军事上设施,都成为保护产业之补助。”过去以简单军事立国,“现在当以包罗万象的军国主义立国。近世所谓工商政策、殖民政策、关税政策,一切产业上之设施,无不以军国主义是尚。所以如欲竞争于世界,舍军国主义莫属。”那么,什么叫做军国主义?阎认为“政府以军国为政策,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社会以军国为组织,便是真正的军国主义。”阎和别国比较后,还强调说,“以近世各列强之政治史以观,其内政外交,莫不以军事为根蒂,内政为作战之预备,外交为作战之手段。无事时则军容相持,日人所谓武装和平;有事则兴国以战,德人所谓铁血主义。不如此,则国权不张,国力不固,国家的经济政策不能发达,国民的生命财产,也不能保护”。又说,“自十九世纪以来,地运转移,全球交通,以前视一国为天下世界者,现在一国仅为世界的一个单位,彼界此疆,尔诈我虞。处此时代,国界纂严,世界大同无期,万国仲裁虚设。至所号称为强国者,实则半文半野之团体也。其对内则通商惠工,立宪自由,有最文明的法律;对外则连横合纵,兴兵构怨,有极野蛮之行为。……所以国为人类之竞争最高团体,军国主义者,国家实以军事为立国之基准也。”最后他得出结论说,“立国之道,如专讲人道平等,而为纯粹的文明国,必不适存于现今之世界,专讲黩武穷兵,成为纯粹的野蛮国,也不适存于今之世界”。“今日之时代,乃国家已进文明,而世界尚在野蛮之时代也,必须采军国主义,以备战而止战,以强国而睦邻,至因国家权利,不得已而决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