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部分(第2/4 页)
于果子狸或其他野生动物。
对此,范无病则表示,有争论是好事,科学向来是在争论中发展的,尤其是像非典这样新的急性传染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更应鼓励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去追求新知、接近真理。
比如说非典的病原是不是衣原体,倘若没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怎么会去找别的病原呢?
发现了冠状病毒的变异体这一病原,使人们对非典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冠状病毒的变异体是怎样形成的,来自何方?关于非典与野生动物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有理由相信,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在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们终究会解开这个谜团。
不过,范无病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非常陈恳地表示,作为公民,除了寄厚望于科学进展外,更重要的也许是反思人与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关系。
“不管非典与果子狸之争的结论如何,人类的一些疾病来自动物是确定无疑的。且不说鼠疫这一曾夺去几千万人生命的黑死病,当今的禽流感、疯牛病,特别是那个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均已证实来自动物。果子狸的非典病毒与人类非典病毒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同源性,以及若干流行病学资料,也提示我们非典有可能来自于动物。”范无病面对镜头的时候说到,“这不能怪动物,只能怪我们自己。因为是我们人类的活动破坏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平衡。古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本来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动物。然而,由于我们过分的自高自大,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征服自然,结果却种下了祸根。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而要警惕自然界的报复。一些旧的疾病重新流行,一些新的疾病产生,就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惩罚。善待自然。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身。”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观点,比如说非典为什么先发生在广东呢?因为广东人喜欢吃野味,而非典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但是是什么东西传给果子狸,还不清楚,只知道是果子狸传染给人类,果子狸很容易被感染,当人和带毒的果子狸近距离接触时,如宰杀、加工、运输、饲养、销售、贩卖等均有很大机会感染非典病毒。
范氏投资集团的基因研究所得出这个结论之后,立刻得到了各方面专家的佐证,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如农业部表示不能够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大难当头,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广东省政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加强对高危野生动物的市场管理,禁止果子狸销售、贩卖、宰杀、食用,以做到切断传染途径中的最关键链条。
静下心来之后,媒体方面很是出了几篇符合范无病观点的文章,认为这几年来,国内外先后上演了非典等多种新型高危险性传染病,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
大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因为人类与自然界、动物存在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打破这种平衡后,人类就会遭到报复,像非典这样的高危险性传染病,如果人类不宰杀、进食野生动物,井水不犯河水,就没有这个病发生的可能。
从人类自身的原因来看,现在人类的居住、生存环境与前人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随着都市化的发展、交通发达、国与国交往的加深,一种病毒可能从中国被随身携带到加拿大去,这也可以看作现代文明的两面性。
就现在来看,对重大流行,全国已经有即时通讯系统,也建立了防治指南,这已是很大的进步。从非典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人们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对应急制度加以完善,这说明人类有很大的能动性。
如果说有值得完善和改进的。第一,就是公众认识要提升。警惕性还要经常教育,不能因为非典疫情渐渐被控制住了,就掉以轻心,要警惕某些病毒发作的危险性。第二,整个应急网络的建设还要加强。乡村、城镇这些基层的网络建设相当重要,因为一些病例往往在底层容易被忽视,向上报告也容易被延误,网络建设好了,信息传递就可以变得更加准确及时。
事实上在非典肆虐以来,已经唤起了市民的卫生和健康意识。但媒体也提醒大家,事件过后,人们很容易忘记教训。像禽流感这些,中国人喜欢吃活鸡,但是这些鸡没有经过检验,就潜藏病毒传染的危险。
对市民来说,知识的提高很重要,许多传染病主要就是个人卫生原因引起。
非典来袭之后,整个社会的生活观念有了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