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梅九又多在前线,遂请李盛铎任民政长,出理民事;李初不敢答应,后在梁善济劝说下,始消除疑虑。
二、山西光复 三路出兵
根据阎锡山的决定,姚以价、张瑜、刘汉卿分任东路军、北路军、南路军总司令,分别向娘子关、大同、河东进军。
东路军于10月29日黄昏开往火车站。先由标统张煌偕兵乘车前面探路。后由姚以价率大部军队跟进。1911年10月30日天明,张煌等到达娘子关。除留一部守关等待姚以价等大队人马外,其余人在饭后攻占娘子关东南约15里的晋冀险要通道——旧关。原守旧关的清军是从平阳府调来的太原镇巡防队的一哨部队。哨官申洪吉。民军前进到旧关附近,哨兵听到动静,即鸣枪报警,民军停止前进,佯称自己人,不要开枪。少顷,不见动静,遂继续前进,到得关址,已无一人,原来申洪吉已率部逃逸。民军据关以后,遥见清军骑兵一队由东向关而来。这时,张煌也到旧关,亲自率领护兵王建安、戴凤臣、龚玉山等锁上关门,准备迎敌。清军接近关前时,民军一阵排枪,吓得清军骑兵掉转马头,落荒而逃。10月31日(初十日)天明以后,守关士兵正在整修工事,张煌命令说,前面五六里处的清原平是个要紧关口,遂派右队队官尹太钧率本队前往防守。这时,姚以价也来到娘子关,他巡视阵地,勉励官兵紧守岗位。驻守清原平等地的官兵,因当地人烟稀少,清原平只有两户人家,没有粮食可卖,只能在地里拔萝卜充饥。直到11月2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张煌才从旧关送去两骆驼大米,据说这是截获的清军军粮,同时还送去小钢炮一门。旧关则配备了一门英国造的九尺长的大炮。至此,民军在山西的东部门户娘子关和旧关,以及它们的前进阵地乏驴岭和清原平,驻守妥当,严阵以待。
北路军于11月1日奉阎锡山的命令,由一等副官张培梅、四标标统张瑜率第1营、第2营共1000余人附炮队200余人向代州和龙泉关进军。此时,以崞县为中心连同附近各县的同盟会员,也都在积极准备起义。续桐溪、李嵩山利用巧妙方式夺取大同镇总兵王得胜向雁门关运送的200枝枪支,乘势攻进山阴县城,打开监狱、放出犯人,又率众攻打应州。西社村是同盟会员续桐溪的家乡,这里群众革命情绪相当高涨。11月20日阎锡山请续桐溪到太原议事,决定成立忻代宁公团,由续任团长。续由太原回到崞县,迅速与附近各县同盟会联系,令他们带领民团在崞县原平镇集中,并令弓富魁就地在下层群众中进行招募,弓很快召集起1000多人。11月23日,公团成立,领导机构相应组成:团长续桐溪、副团长康佩珩、参谋赵三成、粮台督办赵丕廉、五台县分团长康佩珩兼、定襄县分团长贺炳煌、崞县分团长邢斌丞、繁峙县分团长任涌、宁武县分团长丁致中、静乐县分团长武泽霖、忻州分团长王树侯、统领弓富魁、左翼游击队长史宗法、赵承绶、右翼游击队队长贺炳煌、任涌、总团部卫队续范亭、续廷梅。公团成立后,由于士兵多系农民,遂动员陆军小学堂学生赵承绶、张德枢、宫宝衡、续培梅、续廷梅、王靖国、李伯平等担任下级军官及教练员。不久这支民众武装奉阎锡山令配合张瑜所率北路军,北取大同。在公团成立前两天(11月21日)张瑜所率北上民军在原平与续桐溪、弓富魁等相会。双方议定分三路进兵直捣大同转取归化之方针:中路出代州攻雁门,东路出繁峙攻胡峪口,西路出宁武攻阳方口。24日,决定续桐溪、弓富魁率刚刚成立的公团东出繁峙。27日,张瑜率部对代州城发起攻击。开炮轰击一阵,民军由东北城角登城,守军逃往雁门关,部分投降民军。同日,西路攻占宁武。28日,进驻阳方口。29日,公团抵繁峙。12月2日,公团以左翼游击队的前锋,越铁角岭北出茹越口。时茹越口清军调往雁门关,只有一个班驻守,遥见公团大队人马,即落荒而逃,公团未发一枪即出占茹越口。12月4日,公团神速赶到怀仁县。时大同在同盟会员李德懋、李国华、刘干臣等人的领导下已于11月30日举行起义。清廷派驻宣化等处的毅军陈希义部开赴大同进行*,12月4日抵达阳高县。张瑜和忻代宁公团团长续桐溪闻讯后,决定由续率公团驰援大同起义军。公团遂立即由怀仁出发向大同前进。阳高、怀仁距大同均为80里,两军于12月5日分别从驻地出发向大同进发。清军中午到达,但不敢直入大同城,而驻于城东八里的古城村。公团下午在南门外则由大同军政府都督李国华等迎入城内。于是,与清军展开了40多天的攻防战。
南路军由3标标统刘汉卿率领于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