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页)
的互助关系也更加牢不可破!
“我对东北原有的世俗官僚体系没有兴趣。我会将我们的人安排在我虽选定的范围内。中堂大人也可做出一些让步,现在中枢开始招揽了。我想我北洋中肯定会有些人过去。他们过去就过去好了,与其留着无用,倒不如放他们走。”徐杰很早就像清理老北洋的一些痼疾了,而碍于李鸿章面子不好开展,而这正是一个机会。…。
“也是啊,人心没了,人留着也没用,让皇上和太后领走那些想一飞冲天的人吧。我北洋还是需要像你这样踏踏实实干的人。另外我发现你看人还是很准的啊,无论是方伯谦还是袁世凯,都让你看出来了。”李鸿章笑着说道。。…。
“老师过誉了。”徐杰嘴上这样说,心中却不以为然,老子是100多年后的现代人,要是记不住这几个败类,自己还混什么混?
“那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如何让中枢答应我们的条件?”李鸿章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自己的学生还是自己这边的。
“给皇上和太后一些人和枪。让他们自己斗去吧。朝廷不安稳了。。我们北洋就安稳了。太后那里有荣禄的西北联军,这袁世凯要是愿意投靠皇上的话,倒不如给他一些枪炮。这样一来朝廷不但有了实力,同时也更加热闹了。”徐杰也放松了下来。
“你倒是够狠啊。如此一来,皇上有了军队。这太后如果不放权。那么中枢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太后不肯让,皇上要争权。再加上北洋对中枢军力的控制力下降。中枢自然可以先解决内部问题啊。”李鸿章哈哈笑道。这是一个死局。一个抓住了人心的死局!只要皇上想夺权,太后不放权。那么一切都将按照北洋的计划进行下去!
“济世啊,我李鸿章已经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这以后的事情还是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北洋那些老人中像聂士成,马玉昆这些人还是堪用的。北洋水师中而有些搞技术出身的,他们都以用,希望济世多多照顾啊。”最后。李鸿章还是希望在未来的格局中,徐杰可以对老北洋的人一视同仁,虽说徐杰做的很公平,但是在骨子里,李鸿章认为这个海外归来的学生和老北洋之间还是有些隔阂的。。…。
“他们都是学生前辈。能与学生一起共事,是学生的荣耀。”徐杰此时终于放心了,李鸿章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计划,不但信任自己。更同意了自己主导北洋的建议。可以说,从此之后,徐杰接手北洋将没有任何大的阻力了。
感谢书友山青盈的打赏,以及书友太上鸿蒙祖师和呱噪的青蛙的月票支持~~~~。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二百九十六章 互相妥协
。
李鸿章进京无论对于北洋还是中枢,都是一场考验,。李鸿章想为北洋谋得更大的利益。中枢又何尝不是想借机分裂北洋?而在这个目标下。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暂时放弃了权利之争一起对付北洋。所以才有了庆王和翁同龢一起去拉拢徐杰这件事的出现。
慈禧不怕徐杰有野心,因为慈禧有权利去满足徐杰的要求。但是光绪却没有这能力。如果徐杰真的被慈禧拉拢了,这后党除了荣禄的西北练军外又多了一支更为强大的力量,。这对于帝党夺权将是极大的障碍。而李鸿章在战争期间和帝党之间好容易建立的联系随着翁同龢与徐杰的见面而付之东流。因此,帝党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慈禧一个人当好人。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私下里进行的,并没有搬到台面上。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鸿章做出的让步让中枢的各方势力有些措手不及!首先。。李鸿章同意分出部分北洋系部队交给中央。这些人以袁世凯为首,自以为在北洋中没有发展前途而选择亲近中枢,而李鸿章居然同意了这一点。这在中枢看来即表示了李鸿章无意问鼎的表态,同时也削弱了北洋,特别是直隶总督李鸿章对京城局势的影响力。这让中枢压力大减。而随后对于北洋舰队的归属问题上,李鸿章是坚决不交权,至少表面是这样。而徐杰此时也强调了自己只希望掌握东北部分偏僻地区的权利。对于东北已有管理体系没有兴趣。而这样一来中枢进一步感觉到了北洋和解的态度和对某些关键问题的坚决。。…。
无论是徐杰要进入东北,还是李鸿章死抓着直隶和舰队不放,都可以看成北洋的一种自保的行为。至于让丁汝昌领台湾巡抚,让刘铭传上位闽浙总督,这其实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首先,在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枢曾经打算让刘铭传接受福建,而当时的福建是包括台湾的,后来刘铭传上书,才让台湾从福建分出来。而现在,战争结束后,功劳颇大的刘铭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