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头也不回的朝着内室而去,留下一众叹息的声音。
张九龄一直跪在地上,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大殿上那已经走过无数遍的地面。
他忽的想起当年和好友张说一起,走到林间的小路上。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张说临去之时,曾劝他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惹祸上身。可是,他终究是这样的人,无论几经波折,他也无法置百姓、置天下于不顾。
“昏君,国之将亡啊……”
他幽幽的叹息并未给旁人听到,只是那简单几个字中的悲凉和无奈,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李林甫等人走过他的身边,朝他“呸”了一声。
虽然最后没有如预期一般将他驱逐出去,但能将他拉下马,也算是成功的第一步。想到日后的锦绣前程,李林甫忍不住露出狼一样狠厉的眼神。
果然,当初依附武惠妃和高力士的决定,是正确的。
李隆基走出宣政殿,回到房间,关上门,不由的按了按太阳穴,露出略显疲惫的模样。
“皇上,刚才有人来报,说是惠妃娘娘来找过您了。”高力士站在一边,看着李隆基难掩的倦色,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隆基没有答话,只是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满园的□□。
“你说朕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
“皇上做的都是对的,您的用心哪是他们这些臣子能明白的!”高力士阿谀奉承道,这么多年,他能坐上现在的位置,已经是一个宦官的巅峰了。自然说话做事,也有一定的手段。
可李隆基这一次却没有点头或者露出放松的神色。他挥了挥手,示意高力士出去:“派人去传,说朕一会儿就过去。”
“是,奴才告退!”
身后传来门关上的声音,李隆基转过身坐回椅子上,望着案桌上那堆叠的奏折。每日的奏折都多如牛毛,除却各地的灾患之外,便是对某个官员的谴责或者弹劾。
很多时候他看到奏折上的人名,便知晓里面的内容。
当年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先皇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只为了有朝一日坐上皇位,可以比任何一个皇子都要更勤政爱民,成为百姓口中的明君。可如今,又有多少人在他背后,骂他昏君呢?
他的目光触及到之前看过的奏折,那是酷吏吉温、罗希姡А⑼蹉p以及宇文融呈上来的,里面列举的是张九龄的条条罪行,每一条,都足够让张九龄走下宰相之位,甚至于发配到地方,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官。
咳嗽了几声,李隆基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将那些奏折放置在最底下,朝着门口而去。
步撵早已在外面候着了,那华丽的轿子,映衬着主人的身份。
深受宠爱的武惠妃此刻正在蓬莱殿凝神静气的休息,忽的听到外面传来“皇上驾到”的声音,急忙站起身来,小步走到殿外。
“臣妾参见皇上。”
她刚微微一俯身,李隆基便伸了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免礼。”
因为事前已经有人来通知,所以武惠妃早已画好了精致的妆容,那厚厚的胭脂掩盖住了她的皱纹,常年保养的皮肤犹如少女一般嫩滑。
看李隆基坐下,惠妃乖巧的替他将外衣脱去,挂在架子上,又倒了杯茶递到他面前。
“皇上刚下朝,想必是乏了。这茶是臣妾刚泡的,是皇上上次命人送来的新茶,皇上尝尝看看臣妾的手艺如何?”
李隆基接过茶水抿了一口,确实甘醇可口,回味无穷。
“爱妃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一句简单的夸赞,却让武惠妃笑容满面起来。
她靠着李隆基在边上的椅子旁坐下,刚想说些趣事来讨他的欢心,却看见他似有些心不在焉。
“皇上,您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不如和臣妾说说,让臣妾为您分担。”
李隆基面容沉静,微微额首:“你可知李林甫?”
他从不与后宫讨论政事,今日一出口,武惠妃心里咯噔了一下,顾左右而言他道:“臣妾略听说过此人。”
“今日,朕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之位,而传给了李林甫。”
武惠妃不知道李隆基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更不敢直接妄加评论国事,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岔开话题。
“皇上,这些事臣妾不懂,不过如果皇上不开心,便不要再想了,让臣妾帮皇上按摩按摩吧!”
说完,她站起身,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