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楹贤蹲士梢允视玫姆段У摹K�遣辉级��济挥星康髡飧鋈毕荩�兰剖钦业搅嘶乇苷夥矫嫒毕莸陌旆�耍��亲苊挥欣碛梢卜刚庵值图兜拇砦蟀伞�
很快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孟振荣对各方案寄予厚望的佳绩不但没有奇迹般地出现,反而令孟振荣是大为失望。三个模型操作的结果,最小的亏损近百分之二十,最多的亏损竟然高达百分之四十五,而且还是孟振容最最寄予厚望的东方红一号模型,使孟振荣简直难以置信。这些学术水平比自己高出许多倍的三位博士,文章写得头头是道,出口成章的理论也是一套跟着一套,怎么在实践上还不如这几年在公司与自己一块打拼江山的本科毕业生呢?
孟振荣心理明白,组合投资的局限性显然是整个投资计划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虽然此时大家都在心照不宣,明白其中的原因。但三位博士此时仅仅一再强调大盘的不配合,而自己设计的模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却始终回避谈及组合投资本身的局限性。孟振荣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三位博士竟然对于如何回避系统风险如此的束手无策,实际的投资水平和能力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竟然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
一日,孟振荣忙里偷闲,又来到了市里最大的一家购书中心,买下了几本近期新鲜出版的财经类书籍,其中一本是介绍美国长期资本公司迅速崛起与瞬间陨落典型案例的。美国长期资本公司成立于1994年,破产于1998年,从辉煌到毁灭只不过仅四年多的时间。公司由一批业界精英和经济学领域的泰斗所组成,其中包括了两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量级人物——罗伯特&;#8226;默顿和马尔隆&;#8226;斯科尔斯,被当时的业界誉之为华尔街的梦之队。罗伯特&;#8226;默顿、马尔隆&;#8226;斯科尔斯与另一位叫费舍尔&;#8226;布莱克三个人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股票期权的定价问题,并为后来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根据诺贝尔奖只颁发给在世者的规定,因费舍尔&;#8226;布莱克在颁奖前已经去世,所以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罗伯特&;#8226;默顿和马尔隆&;#8226;斯科尔斯两人共同分享。
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盈利模式则是通过建立严谨缜密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同一金融资产的不同交易品种之间的定价错误(比如同期的美国国库券,现货与期货之间的价格常常并不一致),然后在不同品种之间做相反但等量的交易。由于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假设,这两个不同交易品种的价格最终会走向一致,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利差的走势是趋于减少的,只要两个交易品种相反变动的价格有一方的变动幅度略微大于另一方的话,交易的利润也就产生了。由于利差变动的幅度都非常之微小,因此每一比交易都必需投入巨额资金才能产生可观的效益,这也就是对冲基金往往通过高额负债来扩大其收益的原因所在。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负债额就保持在一千亿美元以上,这一比自有资产高出数十倍的巨额负债为美国长期资本公司最终覆灭埋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但是如果这种交易的利差变动方向不是趋于减小而是扩大的话,交易就会出现亏损。加上巨大财务杠杆的效应,一旦发生亏损就有可能是致命的。不过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市场有效理论坚定的拥护者,对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亦坚信不疑,把一切可能的变化都进行了量化,自认为任何风险在发生之前模型都会事先发出警告,并计算出了发生亏损的概率是非常的小,几乎被认为是万无一失的交易模式。而从四年交易的记录来看,平均年回报率高达百分之四十,无一亏损,也从不大起大落,使他们对自己设计的数学模型更加地深信不疑。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人并非永远都是理性的,有时的表现还是非常的非理性,即使是身经百战的交易员也不例外。交易员在外界的干扰之下有时会做出在正常情况下看起来非常愚蠢的买卖,从而导致市场非理性交易的迅速扩散。这一人性的弱点根本无法量化在看起来完美无缺的数学模型当中,灾难往往就在偶然事件中爆发。1998年以前,市场一致认为核大国不会出现背信弃义的债务危机,但偏偏在这一年俄罗斯由于金融危机而宣布暂停支付到期的外债。加上此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交易员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理性,纷纷加入了抛售的行列,使本应缩小的利差反而在扩大,一举将美国长期资本公司推下了破产的深渊。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