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查访水源,带着未染上瘟疫的百姓寻草煎药,不出三日,竟解了这次瘟疫之苦。百姓们欢喜庆贺,以慰大难不死。直到县令问起是谁解了这次疫病之时,人们才发现那个令他们起死回生的白衣男子已然不见了踪影。县中长老恍然大悟,认为定是上天怜悯百姓所受疫病之苦,便遣神仙下凡解救。晏国百姓大抵心性纯朴,他们深信,但凡人间有大难,必会有神仙前来相助这一说法,以至于多年来,晏国百姓都过得十分晏然自得,直至后世,华王楚佑一骑踏碎五国云烟,统一天下,晏国的百姓方在明白“事在人为”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详情请见《罗音绝》。不过不看也没关系,对本文没有影响~)
瘟疫解后的一月有余,有人在京郊附近的长裾山上再次看到那个为他们治病的白衣男子,正想上前道谢,忽而半山处岚云弥望,只是一个眨眼的瞬间,便寻不到“恩人”的踪迹了。于是,神仙居住在长裾山风踪谷这一消息便不胫而走。
三十年来,一提起长裾山,晏国的百姓皆是一副虔诚的姿态。他们大概没有想过,那个白衣神仙可能压根就不懂什么长生不老之术。经过三十年的光阴荏苒,此时的他俨然变成了一位长须飘飘的老者。
当然,他们更无法想到,这个长须飘飘,似有仙姿的老者,此刻正得意洋洋地笑着,十分满意自己“谷中仙”这个名字。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晏国人民的迷信思想十分严重。
谷中仙看着面前的这个自己的大徒弟,就有些头痛。他自小就十分顽劣,不仅不好好学习医术,还总将药庐里的药放得乱七八糟。但是在捡到小徒弟清泠之后,情况有所改观。大徒弟不再做一些捣乱医庐的无聊之事,做起了……更无聊之事。那就是终日拿着一把纸扇摇来摇去,在小徒弟清泠身边晃悠。亦或是在谷中采些鲜花,在集市里买些小玩意儿,送给清泠,活脱脱一个世家子弟的模样。
虽然他确实是一个世家子弟。大徒弟墨子玦,是京城中丞相墨辰的嫡三子。碍于墨家势大,加之确实同这个孩子有几分眼缘,便将他留在谷中教他医术了。
墨子玦心性未定,平日里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也就罢了,今日竟然将他的小师妹清泠带出谷去了!
捡到清泠那年,她只有六岁。也不知是因为什么,她不仅身中剧毒,而且半个身子都被浸在玄潭之中。幸而自己医术了得,才救下了清泠的命。但她身子虚寒,也幸得有谷中这一眼暖泉所佑,才能得保其命。要知道,谷外的气候稍凉,对清泠身子的恢复有害无益。加之她本身体内存有奇毒,自己至今也没有寻到办法为她解毒。此番出谷,诚然成为了一个危险之举。
想到这儿,谷中仙不由得很是担心。他忙抓过清泠的手,替她把了把脉,并关切地问了她一句:“泠儿,可难受?”
清泠轻轻摇了摇头,谷中仙方才放下心来。只是想想这个大徒弟墨子玦,今年已经快十五岁了,为何还是不能让自己省心呢?
于是他板起面孔,对墨子玦道:“臭小子,幸亏这次泠儿没事儿,否则要你好看。”想了想,又觉得不能这么轻易饶了他,便又道:“罚你去医庐站上一晚上!还有,今晚不准吃晚饭!”
墨子玦耸了耸肩,表示接受。
他转过身正打算往医庐走,就听见师妹清泠的声音响起:“师父,是我让师兄带我出去的。你要罚……应当罚我……”说罢,还轻轻咳了几声。
谷中仙忙替清泠顺了顺气,轻哼了声:“子玦,那就罚你站到戌时,然后给你师妹煎好药,才能吃饭。”
“知道啦!”墨子玦大声回答。
虽然被罚了,墨子玦心中却满是欢喜,五年来,师妹第一次替自己求情,还适时咳了几声,师父一心疼,那还不什么都依了她。想想,其实师妹并非看上去那么冷漠,她也挺关心自己的,而且她……很聪明嘛。
想到这里,墨子玦的心情变得莫名的好。他轻轻哼着小曲,到医庐罚站去了。
只是,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对师父和小师妹的爱,已然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家中,那两个亲哥哥。
☆、三
墨子玦绝对不是一个老老实实甘心受罚的人。他在医庐站了一会儿,见没有人过来,就枕着双手,躺倒在一旁的竹塌上。一个人着实无趣,便随口哼起歌儿来,声音拖得长长的,尾音还故意一抖一抖的。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墨子玦眯着眼睛,透着窗子,看到不远处,微亮的烛火慢慢移了过来。他心想: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