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页)
**********
另一边,新宅子的探索没有任何收获。
衙役、暗卫、开封府众人、连几位兄长都亲自出马了。众人搜遍了宅子内外,没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更别提皇宫密道什么的。展昭站在假山上摸摸下巴,“难道咱们都猜错了?”
赵臻耸耸肩,“我就说没那么巧吧~”
公孙皱眉问庞统,“你再想想,咱们今天去临江楼,有没有落下什么线索?”
庞统根本没留意,正想摇头,忽然想到赵臻没来由的怒气……
庞统看一看赵臻,赵臻平时脾气温和,今天突然暴怒,一定是发现什么了。但赵臻既然不想说,自己也没必要讨人嫌。庞统对公孙摇摇头,示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庞统看赵臻的眼神,恰巧被包大人捕捉到,“皇上今天有什么发现吗?”
赵臻镇定自若地摇摇头,“除了李佳肴的态度前后矛盾太大,没什么其它发现。”
——赵臻毕竟不是展昭,当他认真想骗人的时候,任何人也休想识破。
李佳肴搜集那么多容貌像展昭的小厮意丨淫,这种事说出来虽然恶心,却并不触犯哪条大宋律。就算把这件事告诉包大人,包大人也不能将李佳肴绳之于法,何况事情闹大了对展昭也不好。
包大人视展昭如子侄,心里肯定备受煎熬,同时也会猜到自己要对李佳肴动手。从法律的角度包大人必须阻止自己,从人情的角度包大人又不想阻止,与其两个人纠结,不如一个人快刀斩乱麻,这种事还是别让包大人沾手了。
第83章 皇宫密道
公孙带回来的两个伙计嘴很严,无论如何威逼利诱;坚决不肯吐露教唆他俩下毒的人。两个伙计一口咬定,彼此就是投毒案的主谋;根本没人教唆他俩。投毒的原因是上个月李佳肴曾当众训斥他俩;让他俩很没面子;从那以后两人就怀恨在心;等了一个月才找到机会,向李佳肴爱喝的酒下毒。
他俩没胆子下毒杀人;只想让李佳肴吃吃苦头;所以下毒的分量很轻。
两人没想到李佳肴会用那几坛酒招待客人,眼看事情要闹大;心惊胆战的伙计不敢说出真相;就撺掇楼里其他伙计一起偷喝剩酒。因为李佳肴有很多怪癖,其中一条就是不喝剩酒;再好的酒只要开了封;他就只喝一次;无论剩多少全部扔掉;所以临江楼的伙计经常有机会偷喝剩酒。
两个伙计天真的以为;只要大家都中毒;就能洗脱他俩的嫌疑了。没想到这么快东窗事发,不到一天就被开封府抓住了。两个伙计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对自己下毒害人的罪行供认不讳,希望包大人念在他俩年幼无知,宽大处理给他俩留一条活路!
两个伙计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仔细一想又觉得太牵强。
整个审问过程中,包拯一直眉头紧锁,他觉得两个伙计的认罪态度不正常。
正常人接受审问,首先应该极力否认自己的罪行,看到证据后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发现辩解无用之后才会承认罪行,但仍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开脱,甚至将责任推卸给无辜的受害者,等一切手段用尽了,最后才是痛哭流涕、悔恨交加、请求宽大处理。
可是这两位伙计,却跳过前面诸多步骤,刚被抓进来就直接认罪,完全没有狡辩脱罪的意思,两人嘴上说着‘对李佳肴怀恨在心’,语气态度却流露出深深地敬畏心。两人甚至有意识地淡化李佳肴,将所有脏水往自己身上泼,给人的感觉就是——李佳肴是宽宏大量的好人,李佳肴完全没做错任何事,要怪就怪他俩小肚鸡肠、心理阴暗、他俩下毒害人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包拯百思不得其解:两个伙计这样敬畏李佳肴,怎么会给他下毒?
唯一合理的解释只有,这一切是李佳肴策划的,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大戏。这是这也说不通啊,李佳肴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他在自家酒楼给自家亲戚下毒,最后他自己也中毒了,他图什么?
赵臻眼神一闪,下意识想——李佳肴这么折腾,难道是为了制造机会接近展昭?
转念一想又觉得太牵强,李佳肴在汴京开店不是一天两天了,展昭隔三差五去临江楼吃饭,想下毒机会多得是,为何李佳肴早不下毒晚不下毒,偏偏在昨天的接风宴下毒?而且李佳肴一开始维护两名伙计的态度,的确是不知情的样子,只有他最后看两个伙计的眼神有问题……
赵臻一直盯着李佳肴,确信自己不会看走眼。
李佳肴的眼神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警告,难道他知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