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第2/4 页)
城区里推进了不到两公里,而C集团军在东面攻占了津昆桥、在南面扫荡了双港镇。
平心而论,D集团军的进攻速度不算慢。
问题是,D集团军没能有效控制住占领区。东北军利用天津主城区里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以及挖掘去来的坑道系统,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到D集团军的防线后方。虽然在渗透作战中,东北军只能出动步兵,而且规模不是很大,也很难组织起来,但是此起彼伏的零星战斗给美日联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还毙伤了不少官兵。
在九日与十日的战斗中,D集团军就有将近六成的伤亡与后方的零星战斗有关。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九日下午就为D集团军增派了四个日军二线师团,增强战线后方的兵力密度。
毫无疑问,对于D集团军来说,这只是无济于事。
日军二线师团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弱,编制规模也很小,与东北军的步兵师相当,在缺乏主战装备的情况下,与东北军拼刺刀,日军没有任何胜算。
最典型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十二日凌晨,当时一支日军巡逻部队在宜兴路遭到伏击,随即退到盛强科技研究所等待援军,而驻扎在万顺小区的一个日军步兵营在接到呼叫之后,立即整顿部队,沿着宜兴路南下。一路上,日军遭到了东北军的猛烈阻击,埋伏在街道两旁建筑物内的东北军用交叉火力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前进了。随后,日军又先后从庞家园子与赵家台出动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派出了一个装甲连。两路部队都在行进路上遭到东北军伏击,没能到达盛强科技研究所。直到美军派来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步营,强行打通了宜兴路,日军的两个步兵营才赶到了目的地。这个时候,被围困在盛强科技研究所的日军巡逻队已经全军覆灭了,而执行救援任务的三个日军兵营与一个装甲连也损失不小,就连美军都阵亡了十多人。让美日联军怎么也不敢相信的是,在这场典型的围点打援伏击战中,东北军只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
可以说,在天津主城区内,这场战斗非常具有代表性。
问题是,打到这个地步,美日联军已经是骑虎难下。虽然帕特里奇考虑过暂时放弃攻占天津的想法,但是东北军在天津主城区里的顽强战斗,让他不得不相信,如果不能及时打下天津,别说进军北京,能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拖下去,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最终会拖垮美日联军。
不管帕特里奇怎么想,在这个时候,美日联军只能咬牙坚持。
毫无疑问,最大的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
打到十二月十五日,美军的伤亡数字就超过了四万,其中阵亡官兵一万四千余名,超过了帕特里奇在战前订下的最高标准。这个时候,D集团军仍然在北辰区南部与河北区北部地区与东北军激战。
虽然C集团军在东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十三日夜间打下了东兴路立交桥,并且在十四日夜间攻到了东风立交桥,前锋部队距离天津市政府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但是在攻打东风立交桥的时候,C集团军没能速战速决,最终被东北军的增援部队赶了回去。更重要的是,打到这个时候,东路进攻部队已经深入天津主城区十多公里。因为兵力单薄,所以该路部队一直沿着津滨大道推进,在道路两旁的防御纵深不到五百米,最险要的地方甚至不到两百米。
可以说,东路进攻部队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继续前进,除了增添兵力、扩大突击范围之外,没有更好的法子。
相对而言,在战场南面,美日联军的表现最为糟糕。
虽然在十五日上午,美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大寺镇,但是受到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美军没能打下这座位于一零七省道上的重要城镇,甚至没有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在遭到东北军抵抗之后就停了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南路进攻部队本来就最弱,又在双港镇消耗了太多的兵力。
就算到了大寺镇,也是强弩之末了。
总的来说,天津主城区的战斗已经变成了帕特里奇最不想看到的消耗战,而且帕特里奇没有法子解决这一难题。
从理论上讲,增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法子。
在很多时候,美日联军的进攻部队都是因为兵力不足,不得不放弃进攻,甚至不得不退回出发地。
问题是,帕特里奇手里没有可以增派的部队。
A集团军正在后方休整,即便乐观估计,也难以在二零一五年一月中旬前返回战场。
E集团军已经到达锦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