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外号叫“阎王”。
至于温老板则正如他的姓,做事总是十分温暖,脾气更是温和,每次印刷厂出错或拖工,虽然温老板的生意大受影响,他却从不扣印刷厂的钱,大不了板起脸抱怨两声,所以印刷界称他外号“老温”。
其实严老板真是阎王吗?不是!而应该说他的情理分明,除了理直的时候不退让之外,他是十分讲情的,有时明明可以付期票,当他知道印刷厂急用时,常会主动付现款。
温老板真是那么和善吗?也不是!他虽然吃了亏之后,不当面骂人,背地里却总是咒诅对方:“钱拿去让你买药吃!”这样心里咒几句,温老板就变得很平和了。
问题是:只要严老板印书,几乎很少出错,难得误期;温老板印书则常不够水准,而且总是拖班。原因很简单——就算为老温印坏了也没什么关系。
有一次选派印刷厂参加国际印刷大展。严老板的特约印刷挑了几本为他印的书送审,立刻获得通过。温老板的承印厂则落了选,那印刷的负责人逢人便骂:“只怪我为那个无能的老温印刷,怎么可能出来好成品!”
怀才不遇
小王和小李是艺术系的同班同学,小李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关系,立刻进入某大报社担任美术设计的工作。
不甚如意的小王,每次看见小李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远不及小王的小李,由于报社的工作环境好,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困而后学的努力,几年后树立了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小王终于不再讥评小李,因为长久地怨天尤人,使他由一时的怀才不遇,变为真正的外强中干,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瞠乎小李之后了。
这社会上诚然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打破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头,使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未来公平的社会。如果只知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终要成为长期的命途多舛了。
取与舍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祖母。
祖母把怒不可遏的父亲带到自己屋里,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来敲敲这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够了。”
孩子又犯了错,火冒三丈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戒。但是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便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读经的地方。
“敲几下木鱼就成了?”他实在想不出道理,但仍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却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祖母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响亮却不炸耳。
“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锦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气,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祖母说。
父亲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叫到沙发旁……他甚至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的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音响,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刚烈脾气的主管,必定是因为笃信了佛教。
我亦无争,天亦美
孙先生是一位登山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照了成千的风景照片,可是当朋友欣赏他的作品时,他总是遗憾地说:“就是那么巧,每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