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页)
寡母的勤奋操劳,幼年生活的穷苦.疾病的折磨,培养了他顽强坚毅的性格。
冯传庆自幼聪颖好学,愤发读书,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无所不会。他尤其喜欢书法,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比刻的还好。他从小富于理想,热爱生活,幢憬光明的未来。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上海三极无线电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被派到山东威海卫当电台报务员,后调到国民党交通部所属的天津电信局任无线电报务员。由于他的勤奋,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掌握了精湛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他能在复杂纷乱的电波中,迅速找到他所需要的电台呼号;他能排除种种干扰,搞清并收听对方的电码:他能修理中外各种无线电收发报机。这些,使他在国民党交通部无线电通讯系统内部.被誉为第一流通讯技术人员,也使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1937年夏,冯传庆被戴笠发现并看中了,强行把他由国民党交通部调到军统局工作,并要他在这之前,先到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这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我大片美丽的国土。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冯传庆先是迷惑不解,继而逐步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对于军统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构,他也是略有所知的,因此,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却要去庐山受训,然后到军统去工作,他感到痛苦、不满,但又无能为力。在庐山受训期间,冯传庆给母亲、妹妹写了一些信,叙述了自己的苦闷心绪。在信中,他还给妹妹冯晓湘写了如下两首七言诗:
四方多难上庐山,
万般无奈一往还。
纵使上清无限好,
难忘忧患满人间。
庐山高处最清凉。
却恐消磨半热肠。
自是世上庸俗骨,
历来不惯住仙乡。
1937年深秋,冯传庆来到军统局重庆电讯总台,担任总台领班。不久,升为仅次于总台长倪耐冰的报务主任,直接管辖着几百部电台和上千名报务人员。他为人正直谦和,对他下属的领班、主任报务员和报务人员都一视同仁。他看不惯那些包括戴笠在内的高级特务们专横跋扈、谄上压下的作风。对他们利用职权,贪污腐化,荒诞无耻以及以种种莫须有罪名,随意监禁、杀掉电台工作人员的法西斯暴行,更是深恶痛绝。尤其使他感到愤慨的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军统局,不是去做对抗战有益的工作,而是压制人民的抗日民主活动,逮捕、囚禁、杀害中共党员和爱国学生,甚至派遣特务去延安潜伏,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战。他厌恶国民党,更厌恶军统,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心寻找新的出路,为抗日救国献出自己的一切。冯传庆来到军统局任职以后,他的母亲、妹妹和妹夫赵名高一家,也先后迁到了重庆。这时,他已经26岁了,还是单身一人。母亲和妹妹都十分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但每次提到此事,他总以“国难当头,好男儿应为国家分忧,而不为家屋所累”为由谢绝了母亲和妹妹对他个人婚姻的关心和焦虑。
1939年初,冯传庆和张蔚林因工作上的关系而结识了。由于有着共同的思想和语言,他们很快成为莫逆之交,无话不谈。
1939年1月,国民党抛出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在全国各地制造了平江、确山等惨案,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丑恶面目更清晰地显现出来了。8月下旬一个炎热的下午,张蔚林、冯传庆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火山,一起来到“周公馆”要求见“领导同志”,于是就发生了前面讲述的曾希圣受叶剑英同志委托,并决定吸收他们为中共党员,负责打入军统内部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决定是兼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时任中共南方局军事组组长的叶剑英共同作出的。
后来,张蔚林、冯传庆又介绍了具有进步思想的军统电台报务员杨光、赵力耕、王席珍、陈国柱、安文元入党。安文元当了叛徒。其余几人都在“红色电台”案中被敌人杀害。我们在此介绍一下这几位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年轻共产党员的基本情况吧:
杨光烈士(1917—945年),辽宁海城县人。原在家乡读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后在西安等地继续读完高中。故乡的沦亡,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在杨光的心灵上留下了十分难忘的记忆。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造成的。因此,他对蒋介石及其卖国投降的国民党政府,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1938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