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前言
写给曾经和我一样的你
我们也曾埋头在书山题海
为了那沉重而又遥远的明天;
我们也曾沮丧郁闷,
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学习再学习�
我们也曾有些小小的叛逆
幻想考试制度取消的那一天睡到太阳落西。
直到有一天,老师说:“NO PAINS,NO GAINS。信不信由你。”
路只有一条,我不得不假定它是真理。
于是,我去做了。
所以,今天,我可以说:
凡是你们正在经历的 我们都体会过。
而你们将要经历的,我们,幸运走过。
也许我们不是状元 但
状元可以欣赏,却不能效仿;
我们是清华里的普通人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理科班
有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幻想、不同的浪漫思绪
但相同的是 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普通故事告诉你
请你相信——
清华 你也可以!
——清华大学法12班的全体同学
岁月如歌(1)
自画像:张元星,男,农历1982年三月初十生于湖北省宜都市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家境贫苦,勤奋好学,从学前班到初中毕业,从未拿过第二名。1998年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宜都市一中,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又以奇迹般的高分夺取年级第一名。三年后的8月,又以高分夺得宜都市文科状元,迈入了神圣而庄严的清华园。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
第一曲 命 运
隐约记得哪位名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我知道,我所经历的未必完全称得上苦难,而我在以后的经历中也会遇到许多很好的老师,但我相信,那一定是我最好的老师之一。
在美丽的长江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小城——我的家乡宜都市。小城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傲然屹立于长江与清江交汇之处,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离开美丽的江边,沿着平原、小丘,一路深进,当绵延的大山横亘于眼前时,我的家便到了。小山村已与邻县交界了,座座山峦阻挡着人们的视野与步伐,也阻隔了现代文明与污浊。潺潺的溪水是山村惟一的音乐,村民劳作的号子偶尔为大山增添几曲飘渺悠远的歌曲。
20世纪80年代的山村贫穷而落后,那种落后与宁静结合在一起,似乎让人窒息。那是炊烟袅袅、荷锄而归的年代;那是咸菜与旱烟、斗笠与草鞋的年代;那是牛耕、肩挑背扛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年代,我出生于一个大家庭——父辈兄弟姊妹共九人的大家庭。我出生的时候,除去已出嫁的三个姑妈,家里还有十多号人挤在一栋狭小的土坯房里。作为对我的已婚父母的照顾,爷爷给我们分了两间小小的偏房,那是我们吃饭、睡觉、会客、冬天烤火的两间小小的偏房。
我的出生给大家庭带来了欢乐与希望,也给母亲带来了灾难。生下我之后,母亲大出血,被送到邻镇的医院,后又被紧急转到县医院。这对于我们那个缺钱少粮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在缺医少药的县医院,我的母亲也承受了身心上的巨大痛苦。刚出生即离开母亲的我,没有母乳,没有母爱,惟有哭声为大家庭增添几分烦躁与凄凉……
母亲的境况曾一度恶化,家里人甚至开始准备后事,父亲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懵懂的我全然不知身边的苦难……也许是我命里注定不该失去母爱,母亲竟神奇地好了。然而我却不知道,为了我的成长,母亲在以后的岁月中承受的苦难丝毫不亚于当年生我时所冒的生命危险。
母亲回来了,狭小的家显得更狭小了,老是挤在大家庭的小屋里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父亲准备建一栋新房。然而,对于白手起家的父亲而言,建房谈何容易?为了省钱,父亲自己动手砌地基,选址、搬运石头、垒砌全由他一人完成。房子终究没建成,后来父母商量着买大队①的保管室②,却同样遇到缺钱的难题。我可敬的父亲在困难面前从没退缩过——就像在母亲那么危急的时刻都没退缩过一样——经过他东挪西凑的努力,两千多块钱的房款如期交付给了大队,我们也顺利搬进了新居。
新居也是土坯房,没有粉刷,保留着泥土的原有本色,一如从土堆里挖出来一样(我不禁想到了陕北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