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御笔朱批,“不知道为什么,朕就是喜欢把你招进御书房陪朕,这些奏折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一些地方琐事,与你知道又何妨?你还在翰林任职,也算朕半个帮手。——所以无妨。”
说完,又将洛浮夕揉进几分。
两个人贴在一起,到底温暖了许多。也渐渐感到彼此的体温上升,洛浮夕不再觉得冷了,手暖了之后,便从墨夜的怀里挣扎出来。
刚刚洛浮夕贴在自己身上,身体夹在自己两腿间,相互摩擦,又有几分燥热,索性也放了手,一面道:“替朕磨墨!”
墨夜吸了一口气,平整了心态,便专心致志的继续批阅,洛浮夕自当在身旁伺候得小心谨慎,挽起袖子替他研磨,回头看他,但见墨夜神色云淡风轻,一心只关注手里的文书手卷,再不抬眼看他。
细细观摩,那低头时候的沉稳,鼻是鼻,眼是眼,棱角分明,天庭饱满,又英气逼人,确实是帝王之象。
看完一本,就放置在旁边,从另一堆里取来摊开,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前面小山似的奏折便被消化的干净了。
翻开最后一本,墨夜刚刚读了一半,那脸色便暗沉下来,似乎看到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
“——哼!”
对方的嘴巴里哼了一声,居然恼怒的将折子一甩,狠狠丢在地上。
洛浮夕在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墨夜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闭上眼睛,也不管那本丢在地上的折子了。
“帝君怎么了?”洛浮夕连忙跑下去,将地上的折子拾起来,忍不住往翻开的那页看去,居然是协办大学士陈阁老的折子!?
只看清了里面的一句,这样写道:
【……会元之名,争论不下,臣力荐试子王通赋,乃三朝武官之后,前已有武将被解兵权,朝内忐忑,军心不定。帝赐其会元,必会安抚军心……】云云。
速度真快,居然那么快就来请帝君裁夺了?看来这个陈阁老对王通赋夺魁,多有志在必得之心。
那么想来,洛浮夕心里一紧,想起傍晚时分遇到的钱掌柜之言,说其【朝中有人好做官】,暗示那翰林有人买通了消息,而那王通赋,似乎就是铁定的会元了。
“帝君,折子!”洛浮夕将地上的折子捡起来又重新放在了桌上。
墨夜这时也睁开了眼,对洛浮夕道:“【祖制】,又是【祖制】!”
“嗯?什么事情让帝君那么心烦,发了那么大的火?”
墨夜忍住怒火:“翰林裁夺不下今年【会元】的名单,一是赵阁老力荐的范白宣,另一个是陈阁老的王通赋。之前已有一份奏折,是翰林监察官之手,说了事情来源,让朕定夺,朕已经批了,拿这两人的卷子来看。没想这协办大学士如此性急,又给朕上了一份急奏,说了厉害关系。”
“怎么说?”
“……说朕之前已经解了几个武官的兵权,虽然也没有封右丞相【文靖公】,但还是无法平息他们的怒火,如今这王通赋祖上三代为武将,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若点他为会元,必会叫旁人闭嘴,安抚军心……”
“陛下的意思是……”
“上次的几个武官,都是先帝朝留下的,朕虽早年尚武,征战四方,可如今天下太平,要这帮老臣拥兵自重,迟早会坏事。”
墨夜慢慢说道,那眼里闪过一丝杀气,洛浮夕一眼便看出了他的意思。
哪里是怕老臣们拥兵自重,只是因为那些老臣早年分属各个皇子门下,都不是自己心腹,而今右丞相一死,他们便开始蠢蠢欲动,又企图在朝中割据一方势力,与墨夜分庭抗礼罢了。
早先根基不稳,留着一帮老臣,不过是博一个【英主善待旧臣】的名号,如今墨夜哪里还要顾及他们三分?而那些人也太不识实务,妄想在墨夜头上做规矩,谈祖制?
也该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墨夜又问:“你在翰林,对这个王通赋,可有什么看法?”
洛浮夕一想,是时候告诉墨夜他今日在长安街遇到赌坊下注一事,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统统告诉了墨夜,还将那钱掌柜的话一一传达给了墨夜。
只是没有说,这王通赋早就被民间认作是能得会元的首席。
“竟然有这种事?”墨夜脸色似乎不太好看。
“这臣也说不准了……帝君其实只要参考自己的意见,谁适合,便将会元赐谁,不就行了?”
墨夜点头,“既然你手里滕了他们两个人的试卷,拿来朕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