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页)
秀吉临终前留下遗言:“寡人死后,姑秘丧。浅野长政、石田三成速赴筑紫,令鲜地诸将皆还本邦。如班师不易,家康、利家二公深谋远虑,莫使十万兵士为外土枯骨”(记于《征韩伟略》),总算死前做了点好事,为早日结束战争贡献了自己点儿微薄之力。
淀殿乃秀赖生母,其地位可说超过了秀吉正室北政所,更在其他姬妾之上,在秀吉死后顺理成章的以“后见”身份主持大局。
翌日一大早,淀殿急忙召来三成商议大事,谓之道:“太阁殿下已于昨夜病故,如之奈何?”,三成闻听,如晴天里响了一声炸雷,泣不成声道:“为今之计,万万不可走漏消息,免为朝鲜所知,更不可因此动摇吾军士气。按遗命先将太阁遗体秘葬于东山阿弥陀峰,再于年内补办仪式”,“公言之有理,按太阁遗嘱,由五大老、五奉行代掌政务。然家康势力庞大,如有反心,恐于秀赖不利,将之何如?”,“夫人且放宽心,吾等曾立血书,誓死效忠丰臣家。有人胆敢冒犯少主,臣必舍命讨之”,“殿下曾对哀家再三提起,最可信赖者乃石田治部少辅三成公也”,“臣本为寺院小僧,蒙主公错爱,得以服侍左右。稍有微功,便提拔器用,臣感恩不尽”,“吾孤儿寡母日后全依靠三成公了”,三成再三叩拜退出。
秀吉当年任长滨城城主时,一日外出于伊吹山打猎,口渴难耐,遂至附近西前池边的观音寺喝茶。寺中小和尚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小和尚又捧上半碗温茶,秀吉又喝了。接着,小和尚又献上一小碗热茶,秀吉大喜,又喝了。秀吉认为小和尚机敏睿智,便收为侍从。这个小和尚便是三成,当时他只有十五岁。从此,“三献茶”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三成自跟随秀吉,甚合主公心意,也深得信任。
当天,家康也得知秀吉死亡的消息,赶紧跑去拜见北政所。家康道:“太阁病故,家康深感悲切”,“殿下最可信赖者乃内府大人家康公也,日后如有变故,公当尽力效忠丰臣家”,“为主分忧乃份内之事,吾自当辅佐少主。果有趁太阁新崩而不臣者,吾必率众诛之。如有奸逆为难夫人,家康亦会挺身而出” ,“如此甚好”,“夫人乃正室,为何将大局拱手让予淀殿?”,“哀家老而无用,况秀赖乃淀姬所生”,北政所摇摇头道。
家康从北政所寝宫出来,急忙赶回自己的府邸,召见三子德川秀忠和家臣本多正信、本多正纯父子。“秀吉已于昨夜病故”,众人一听此话,皆倒吸一口冷气。家康命令道:“秀忠与正纯速回江户,整饬兵马”,秀忠问道:“莫非要打仗不成?”, “常言道:有备无患”,家康咬咬牙道。秀忠、正纯二人连忙各自回府收拾行囊,于当夜领随从快马赶奔江户城。
秀吉病逝的消息很快通知了五大老、五奉行中的其余几人,由于上杉景胜不在伏见,经九名重臣商议后决定:暂不公开秀吉死讯,派密使通知出征朝鲜的各路人马撤回本土,由毛利辉元、浅野长政和石田三成前去筑前国的博多迎接之。
是夜,三成和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来到辉元在伏见的府邸,言道:“家康乃大名之首,兵强马壮,况此贼诡计多端,如有异心,恐天下大乱。吾等四奉行恳请公立下誓书,果有那日,绝不可与老贼为伍”。辉元思量片刻,道:“家康公必不会忘却太阁恩惠,公等多虑了。如公等心存疑虑,吾愿立下誓书”,随后他便写下誓言,交予四人。
家康曾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击败过秀吉,他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仅次于“天下人”秀吉的二号人物。但迫于当时大势所趋,不得已而臣从丰臣氏。现在,秀吉架鹤,最有实力夺取丰臣天下的自然是家康,难怪三成等人对他起疑。当时,各路大名在伏见城都有官邸,家康、三成二人还住对门,看来这俩邻居关系不睦呀。
庆长三年(1598)八月廿五,五大老密令德永寿昌渡海传达全军撤退的命令。腊月里,陷入苦战的十几万倭军失魂落魄地撤离朝鲜,从博多登陆,返回日本。三成等人于博多设犒劳宴会,并宣告秀吉死讯,转赠遗物。诸将这才恍然大悟,无不痛心疾首。
加藤清正、藤堂高虎和黑田长政与三成早就不合,在博多的接待会上,三人将在外征战所受的各种委屈一股脑得倾泻到三成身上,令他愤然离去。小西行长为三成鸣不平,也与三人吵翻,最终闹得不欢而散。三人皆道三成乃伪君子、真小人,有机会一定砍下他的脑袋,以解心头之恨。
秀吉往生,丰臣政权内部各势力间的矛盾随之激化,上面这段只是一个小插曲。这种矛盾由来已久,欲知详情,待我慢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