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000万块ic成品的产能,而这个数字,也是到目前为止742厂年产最高的数量。
可现在,人家一开口即使几千万甚至上亿块ic成品的数量,这已经超出了742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即便是进行技改和连轴转,742厂一年的ic产品数量估计最多也就能到4000万块,这个数量也无法满足人家的需要啊。而且即便是这样,这4000万块ic成品中也有一部分得满足几个彩电生产厂家对于彩电集成电路的需求,也就是说,即便是742厂能够完成年产4000万块ic成品的生产能力,交给眼前这位李总的数量也绝对超不过3200万块ic成品。
可这么大的订单,如果不吃下,这绝对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更何况在单片机生产项目上,742厂与汉唐实业也算是交下了较好的友谊。
作为742厂的老总,盛总微微考虑了一下,直接就对李想说道:“李总,首先非常感谢您能这么看重我们华晶电子,我们华晶电子也非常希望能够为李总完成这个项目,但可惜的是,以目前华晶电子3英寸晶圆生产线的能力,一年我们最多也就是只能给您提供3000万片ic成品。虽然我们也很想实现更高的产量,但像半导体晶圆这方面的硬件限制,想必李总您也是相当清楚的,所以,我们华晶电子只能完成您的一部分需求订单。”
盛总作为742厂的厂长,他必须的实话实说,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上一次他来742厂的时候带来的订单,就让742厂过了一个舒服年,虽然数量不算很大,但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果然,这个良好的开端让这个年轻人又拿出了更大的订单,只可惜,这个庞大的订单,凭借着742厂目前的能力,根本就无法完全吃掉。可即便是再可惜,盛总也必须得把实话说出来。因为盛总知道,说实话或许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拿下这个订单的一部分,可如果要是不说实话而贸然的将这个订单一口吃下,到时候后悔的肯定回是742厂!
不过李想在听了盛总的这番话之后,心里却是放松了不少,盛总给出的数字有些超出李想的预料。李想很清楚,742厂当初上马这条3英寸的晶圆生产线,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彩电国产化’这一工程的,虽说现在随着国内彩电生产线的产能开始产生过剩而导致了742厂的不景气,可现在的742厂还是担负着国内彩电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任务,这一年就是将近千万片彩电ic成品的产量!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742厂还能挤出3000万片的产能来,光是这份诚心就已经足够了!
第二二六章 全体动员
其实李想最想要的并不是什么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名头,而是那些准备毕业的师兄、学姐们!
现在整个北邮里的学生都知道自个儿的学校里出了一个妖孽般的人物,大一新生就搞出了一个汉唐实业,而且这个汉唐实业的效益还相当的不错,赚钱的效率就是比起那些国有大型企业都一点儿不次,据说才三个月的时间,这个身为汉唐实业老板的大一新生已经是身价亿万的大富豪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今年面临着毕业的那些师兄、学姐也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这个汉唐实业的。汉唐实业再怎么发展迅速,但是比起那些诸如邮电局这类的单位,汉唐实业对于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学姐们的吸引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年代老百姓的心目中,邮电局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事业单位,寻常人就是打破头都挤不进去,而一旦进入到邮电局,那就意味着以后的生活可以无忧无虑了,工资也是旱涝保丰收,无论是找对象还是其他什么的,邮电局、电业局这类的事业单位里的职工总是要比别人高一头。
这是现在华夏大地上的老百姓的共识!可惜,要进入这样的好单位,光凭借着关系是不成的,除非你的关系硬到背后就戳着一个市长以上的职务,否则的话,要想正常进入到邮电局,从相关的邮电学院毕业是最简单也最保险的一个方法,比如说北邮、南邮。
可谁都知道,北邮、南邮这类专业学院,录取的分数线就是比起华清、燕大这类顶尖的大学都一点儿不差,因此每年能够考入北邮、南邮的大学生,他们的分数基本上都够上华清、燕大的了。也就是说,李想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学姐们,那时候也都是拼了命才考进北邮的。
如今快要毕业了,他们毕业后的第一择业选择无疑就是邮电局,可偏偏李想对这帮师兄学姐眼馋无比,这些人可都是专业人才啊,只要稍微锻炼上几年,拿出去就是独当一面的主儿,汉唐实业目前最缺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