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论也就比较充分了。
当然,要找到这种逻辑程序不是很容易的事。说不清楚往往是因为还没有想清楚的缘故。
写文章要有重点。
文章着重点的地方要认真地写一下,把次要的东西撇开。如果没有重点,平铺直叙,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举《木兰辞》说一下。讲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诗的重点应摆在什么地方呢?
花木兰从军应该是个重点吧?
但诗中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六句就把木兰从征打仗说完了。作者着力写什么呢?作者写道:“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于是木兰就决定从征了。然后就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作者写到这里还觉得不够,接着又写:“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样就把一个女孩儿从征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了。接着就是前边六句诗交代她十年从征的经过。然后作者用一大段写木兰回来后的情景:她
615
胡绳文集595
的爷娘和阿姊小弟如何迎接她,她如何脱去战袍,重着女儿妆,等等。这是首叙事诗,什么地方细致地写,什么地方简略地带过,安排得很恰当。议论和叙事也一样,都得有重点。
重点突出了,才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理论文章也要形象化。
理论文章虽然不是文学描写,不是讲究形象化的,但有时需要有形象化的描写。比如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只用很概括的话叙述了我党自1927年革命失败以来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的经过,但是这里面他用了富于感情的形象化的语言。在讲到大革命失败以后,他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写得多么简明、生动!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在概括地叙述多少年的历史时,写得非常简练、突出而又形象化,这种功力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搞理论工作的人需要多读点文学的书,否则,文字的枯燥和八股气味就很难消灭。
关于继承和创新
最后讲一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上讲的写作方面,有不少是涉及技巧的问题,而写作主要的还是思想观点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常讲理论上要有什么突破。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总要有新的突破,但我们应注意把继承和创新联系起来。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
616
695胡绳文集
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全集》第39卷,32页)我们对资产阶级的文化不能任意排斥,更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已有的一切成就。
所以,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前人说过什么,有些什么正确的观点。随便做翻案文章,并不见得就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一切优秀的东西继承下来,那么我们就谈不上创造。学术界、理论界应该有创新的作品,但是,不把前人许多正确的东西好好总结,就随便发表一个自以为有突破的东西,这不能叫做创新。如果过去的研究,在某些问题上,有错误的认识,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是应该用新的认识、新的结论来代替它。对于通过历史的实践,通过前人刻苦地研究取得的正确的观点,联系今天的实际,作出一点新的、超过前人的发挥,这也应该说是一种创造性。我写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历史界有人问我,你这本书有哪些新的突破。我说没有什么突破。我主要是把几十年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基本论点作了发挥。这些基本论点的正确性,不但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的历史实践所证明,而且被这以后的历史实践所证明。我不能脱离这些论点。但我不是简单地复述这些论点的正确性,而是用比较细致的分析来充实这些论点,把这些概括的论点中所包含着的丰富内容,尽可能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当然,在一些个别问题上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不对,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