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们的赋税负担,因而遭到广泛的社会批评,人们指责腓特烈以近乎冷酷的方式、把人民口袋中的钱财全都压榨出来。然而,税收制度改革的直接结果是,普鲁士的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国库盈余上升。国库的充盈,客观上为普鲁士的国家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法律制度上也实施了改革。废除了国内检查制度,禁止在审判中使用拷打用刑方式,逼迫嫌疑犯供认罪行。而且,腓特烈还废除了宗教歧视。1747年,在腓特烈的大力支持下,《腓特烈法典》颁布执行,普鲁士最高法院开始根据《腓特烈法典》进行审判。无论如何,这部法律成为普鲁士步入近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一直到腓特烈去世几年后,普鲁士才真正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无论谁都无法否认《腓特烈法典》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毁誉参半的理性君主……腓特烈大帝(12)
最后,腓特烈在军事上实施了最为彻底的改革,而且成效显著。由于不断面临战争,腓特烈不得不在国内实施扩军,为此,腓特烈率先在国内实施普遍的强制义务兵役制,扩大兵源。为了提高士兵作战士气,腓特烈在战争中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根据战功大小来选用军官。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腓特烈要求在士兵的训练中,除了施行严格的棍棒纪律外,还推行中世纪宗教骑士团的精神传统,规定逃兵不能忏悔,不能领用圣餐,不能回家。腓特烈还不断地向士兵灌输“国家至上”的思想,让“为国作战”的观念不断渗透到士兵的心灵深处。经过腓特烈的一手培养,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很快成为欧洲最骁勇善战的一支军队。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几乎濒临瓦解,但腓特烈却在战后不久信心十足地开始了重建工作,目的是使军队成为“从灰烬中升起的不死鸟”。经过腓特烈的军事改革,普鲁士军事实力快速崛起,成为腓特烈对外扩张和实行强权政治的坚强后盾。法国政治家米拉波对此形容说:“其他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普鲁士军队有一个国家。”
在腓特烈即位之初,他曾经写道:“我希望让普鲁士从尘土中重新站起来……让新教在欧洲、在帝国内昌盛,让普鲁士成为受到压制者的避难所……成为不义者的梦魇。”通过在普鲁士大力推行改革,腓特烈实现了其许下的诺言。虽然其开明君主制实践,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利益,但是腓特烈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客观上有利于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这为普鲁士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775年,由于长期废寝忘食工作,腓特烈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一时间,关于腓特烈病危的谣言传遍了整个欧洲,奥地利国王之子约瑟夫二世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在腓特烈死后,一鼓作气,夺回西里西亚。然而,令约瑟夫二世气恼的是,腓特烈的健康状况很快得到好转,约瑟夫只得暂时搁置了其计划。1777年,奥地利做好军事准备,试图夺取巴伐利亚。腓特烈担心,奥地利占领巴伐利亚后,必将实力大增,将来必然会与普鲁士发生战争。为此,腓特烈不得不积极应对,随时准备与奥地利开战。然而,在普奥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玛丽亚·特蕾莎提出,普、奥双方应该尽量避免战争,以免两虎相伤,让踞守一方、虎视眈眈的俄国和土耳其坐收渔翁之利。1779年5月,普鲁士和奥地利经过谈判,签订和平条约,及时化解了战争危机。
为了改善普鲁士的国际地位,增加其周边环境的安全,73岁的腓特烈开始在外交上展开斡旋,试图在外交上而不是在军事上为普鲁士赢得新的胜利。1785年,在腓特烈的积极活动下,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14个欧洲国家建立了同盟关系,普鲁士、萨克森和汉诺威成为这一同盟的核心,他们共同商定,一致反对约瑟夫的计划,即以奥地利所属荷兰换取巴伐利亚,以此制止奥地利的扩张。
尽管腓特烈年事已高,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长期坚持晚睡早起,不管身体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他都坚持这一严苛的生活规律。即使他的双脚浮肿,他也坚持穿着靴子;即使全身酸痛,他也坚持骑马出行;无论健康状况如何,他都坚持长时间工作。然而,岁月无情,死亡成为腓特烈必须要面对的威胁。1778年,腓特烈的良师益友伏尔泰辞世。1780年,老对手玛丽亚·特蕾莎也去世了。尽管腓特烈统治下的普鲁士与玛丽亚·特蕾莎统治下的奥地利长期作战,但是腓特烈并不痛恨她,相反,他非常尊敬这位杰出的女性。他曾经这样评价玛丽亚·特蕾莎:“这个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