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页)
象畜奴养仆的习惯,就象默认女子缠小脚的风俗,一旦形成习惯,形成路径依赖,将不得已的临时性恶政无限延长。
某些当权派为了维护他们认为正确的惯例,即使付出生命为代价也绝不让步。比喻主子欺负奴才的等级压制,自上而下的大官欺负小官,小官欺负人民的权威管制欲望。我比你官大,代表我比你强,代表我是正确的。哪怕我坚持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也要管一管你,否则我还当这官干嘛?无论是对是错,我是官、我有权、就管定你,这是一项做官的基本原则,死也不会让步,所有当权派和利益集团都拼命维护这官僚制度。这样你不难理解夏言、朱纨、卢镗之流粗暴干涉汪直这些徽州海商与西洋诸番做正常交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不是汪直这些徽州海商要求合不合理;问题不是夏言、朱纨、卢镗之流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利益。问题是:这是一项做官的基本原则──我有权,上管天,下管地,中管着空气。你不让我管我就不爽了,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当我们回首中华民族二千年多灾多难的历史时,你会为生长在嘉靖年间明朝人悲哀。你会为曾与这种昏君和他御用文人相逢的英雄而感到惋惜。汪直、王婆留这样的叛逆者确实生不逢时,他们生长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或者稍后隆庆开海的时代,至少可以利用潜规则成为一个正经商人,而不至于被打成“倭寇”与反贼。
汪直其实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显示出最大的善意,跟明朝廷谈判沟通,希望朝廷体恤民生,开放海禁,放他们一条生路。但专制的封建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博弈机制,没有平等的对决绝不会有好的结果,所有忍让、示弱、恳求和泣告都是徒劳。
官逼民反是食利性的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你就是千方百计不想让他们这样做,都不行。抢劫下层人民,欺负体制外的无权屁民,是所有当权派和利益集团的本能。
史告诉我们:当谈判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只有战争一个办法了。汪直只能准备好与明朝廷决战!用他沸腾的热血,去喷溅那一群冷血动物。
王婆留从唇楼岛回到仙游城碧溪堂,他还来不及发奋图强苦练武功,学好本领再找镰仓鬼太郎报仇。一封代表十万火急的鸡毛信,由一个从浙江舟山群岛烈表山到仙游城做生意的行商送到王婆留手中。王婆留拆开信封一看,眼见是汪直的墨迹,信中说官兵即将围攻扫荡烈表山。汪直发出集结命令,要求他带上经营碧溪堂赚到的银子,率领部属,迅速驰援烈表山。
救兵如救火。王婆留不敢怠慢,把汪直的书信递给汪五爷看了,跟汪五爷交割清楚碧溪堂的印鉴和银子。又把艾源、安通、毕沅、曾竹青、雷妙达这一班兄弟叫到近前,将事情说了,让大家收拾家伙,准备上路。
赵贞看见王婆留他们翻箱倒笼,带着众兄弟把碧溪堂值钱的东西都打包绑上,正不知是什么缘故?稍向艾源他们打听消息,听说众人即将返回烈表山去打仗,也吵嚷起来,要作跟屁虫,随王婆留到烈表山游玩一番。
王婆留虑及此行凶险,途中冒犯风霜,甚至招犯水火盗匪,带上一个女孩子不太安全。为策万全,只好狠下心肠,一口回绝赵贞的无理要求。赵贞如何肯依,先是婉言恳求,继而抛碗撒碟,又哭又闹。艾源、安通等俱束手无策,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感觉劝王婆留带上赵贞也不太妥当,帮赵贞说几句好话也不妥,左右做人难。这个消息是他们透露给赵贞的,他们也担心挨骂,只能袖手旁观,冷眼看着王婆留与赵贞拉拉扯扯,一言不发。
汪五爷看不下去了,指手划脚数落埋怨王婆留不是。说赵贞是王婆留的丫头,主子出征,带上自己的丫头照顾自己的衣食往行,有什么不妥?若丫头照顾自己主子的时候遇上什么灾祸,也是丫头的命,丫头的光荣!劝王婆留赶紧带着赵贞上路。其实他才不是安什么好心帮赵贞说话,他只是甩包袱,他才不会替王婆留照顾这丫头片子。
赵贞还以为汪五爷帮她说好话,心中竟是十分欢喜,也跟王婆留纠缠得更紧了。
王婆留眼见赵贞不理解他的苦心,只好答应他到烈表山安顿下来之后,尽快回来接她。又给赵贞留下了二百两银子并一只金镯子,再三向赵贞陪罪道歉,赵贞这才破涕为笑,中止纠缠,收下银子,回房去了。
随后王婆留招集兄弟,收拾银子器械,并遵从汪直的命令在仙游城采购了几千斤黑火药,雇来挑夫连夜挑到船上。其他战略必备之物,衣料鞋袜、草药山珍、海味干货以及盐油粮米,诸般货物,一应俱全……满满的装了五艘货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