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页)
向小强最开始的构想,只是调集俯冲轰炸机攻击城内的清军而已,这只依靠俯冲轰炸机就可以了。但后来设想扩大,变成空袭机场、夺取局部制空权的大计划后,他又要求陆航派了三个轰炸机大队,共计90架水平轰炸机。
“鱼鹰”俯冲轰炸机最大载弹量为450公斤,这次每架都带了两枚220公斤的炸弹,负责点状目标,比如机库、指挥楼、高射炮。
“天鹅”水平轰炸机负责成片的目标,就是露天停放的飞机。“天鹅”作为双引擎轰炸机,最大载弹量却比较小,只有000公斤。为了对付可能分散停放的清军飞机,每架都装了0枚00公斤的炸弹,力求“小而多”,一炸一大片的效果。
战斗机的任务当然是保护轰炸机,若是比较幸运,清军战斗机来不及飞起来,那就要参加扫射,尽量扩大战果。
……
向小强清楚的知道94年德军突袭苏联、第一天是怎样轰炸苏联机场的。那场空袭堪称教材。德军专门设计了一种“蝴蝶弹”,每枚只有2公斤,威力相当于一枚中口径防空炮弹。德军每架轰炸机可装几百枚,在苏联机场上空密密麻麻撒下,效果绝不是0枚00公斤炸弹能比拟的。飞机这种脆弱目标只要挨上一枚,就会完全摧毁。
苏联第一天就损失飞机8架。其中489架是在地面上被这种炸弹炸毁的。
向小强吃把那种袭击搬到这里,他悄悄地问了陆航司令,现在大明有没有类似的小炸弹。回答是没有。
然后,他又悄悄询问可否用其他东西代替,比如,0毫米迫击炮弹。明军的0毫米迫击炮弹可以大量提供,正好也是两公斤重▲且迫击炮弹的形状很合适,纺锤形,有尾翼,原就是为了高空垂直落下而设计的。如果每架飞机可以装上几百枚,轰炸效果可是太好了。
不过向小强之所以悄悄的问,就是他知道可能有些异想天开。迫击炮弹毕竟不是为飞机设计的,肯定有问题。
果然,陆航司令考虑了一会儿,回答说恐怕不行。他提出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如,这么多小炸弹肯定不能简单堆在弹舱里,肯定需要专门的设备。还有,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装弹时肯定要把所有炮弹的闭栓拔掉。一大堆拔掉闭栓的迫击炮弹堆在一起,加上飞机起飞、俯冲、躲避战斗机、高射炮的冲击波……等等可能的振动,很可能在弹舱里爆炸,机毁人亡。或者,可能还会有一两枚卡在弹舱里,降落的时候爆炸。
这种想法很好,但炮弹需要专门的处理,弹舱里也要加装专用设备。或者干脆专门设计一种小炸弹。……但是,这次是来不及了。
向小强也知道,不能为了多杀伤敌军飞机,就拿自己飞机冒险。一方面是道德问题,另一方面,这次空袭过后,明清之间的大空战时代就到来了,每一架飞机对大明都是宝贵的,尤其是贵重的双引擎轰炸机。
……
明军的385架飞机集结编队完毕,为尽量隐蔽,爬升至500米的高空,在南京和镇江之间飞过长江,然后兵分三路。
东路飞向东台机场、宝应机场;中路飞向泗洪机场、凤阳机场;西路飞向合肥机场、六安机场。一般的军用机场都只是一个大队,几十架飞机▲这六个机场均为团级机场,飞机都超过一百架。这是指向长江东段防线的六把匕首。
长江已经在身后了。三个分机群相互发了“好运”的无线电信号后,开始分散,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中路和西路机群转向西飞行,东路机群继续飞向正北。
航程最近的就是东路ˇ应机场离南京只有八十公里,将是第一处打响的地方。
“天鹅”轰炸机的驾驶舱很挤,并不像后来的四引擎轰炸机那样,从头到尾一条大走廊,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成员岗位。“天鹅”只有四名成员,而且都集中在前半部:机长兼驾驶员,机首机枪手兼副驾驶,座舱后部机枪手,投弹手。
机长拍拍副驾驶,往下指了指,示意他到机首去。副驾驶点点头,弯腰钻到机长脚下,爬进机首的玻璃罩里,抱住机枪把,上下左右试了试,很好。
机首玻璃罩里虽然实际空间狭小,但视野开阔,一点没有狭小的感觉。
现在已经飞了一半路程了,已经远离长江浓雾,这里已经是良好的多云天气了。从高空俯瞰苏南大地,就像一匹绸缎,水网密布,一块块水田反射着夕阳,其间田谷�逍∷低�路纵横,纹理非常好看。
在此之间,白云一大块一大块的,好像棉絮一样。
副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