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页)
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即便是已经被苏箬人没收,也是可以获得新政权的承认保护的。
而相比苏箬人却只会无偿或是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夺走土地,两者自然是天差的别。尤其是这个承诺,还是一个拥军过百万的帝国皇帝亲自颁发诏书做出的,自然是绝无儿戏,不容更改。
也正是因为这份诏书,各方势力都看出了新立的大汉帝国,虽然刚刚成立,却并不简单,在政治上已经初步成熟,制度完备,和一般称王称霸的流寇却是截然不同,梁国魏国虽然有些顾忌,但是比起因此带来的好处来说,却是微不足道了,无论如何,大汉帝国是周人的,比起野蛮凶残的苏箬人还是强了许多,既然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自然是不好背后下手,至于平均地权,土地私有,虽然有些不妥,不过新朝初立,自然都要伴随着全国土地的重新分配,庄周的土地法也就是更明确了些,别人是在天下已定后分配土地,而庄周是事情还没有个影的时候就开始大画炊饼,出售土地期权来获取支持,也没什么特别的,能看出其中隐含深意的,却是极少极少,土地私有权的确立,在未来将深刻的影响这个星球。
第八卷 大地平沉 第二章 战时戡乱,土地赋税
梁国富庶繁华,无论是人口物资,恐怕都十倍于魏国、骅国,而且拥有大军百万,军力可谓极为强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极为完美的封建国家,只是生不逢时,几个敌国的军队,都是如此强大,梁人的百万大军,守土有余,进取不足,在天下的这个大棋盘上,就是最大的一只无害草食动物,时刻都可能被身边的国家分而食之,它本身没有多少危害性,但是得到它的国家就可能统一整个大陆。
魏人民风朴素,尚武精神极浓,军士训练有素,而且勇猛善战,只是在北面面临着沓蓝人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苏箬人建立骅国后,和沓蓝人交好,魏人在东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说是独力抗击着东北两面的少数民族。
在魏人以西,是西域三十六国,这里是最为动荡的,尤其是这些年西沓蓝在沓蓝族的内斗中失败,开始向西迁徙,西沓蓝和西域三十六国为了争夺水草牧场,争斗激烈,这一地区就更不安稳了。
但是魏人并没有清闲下来,东沓蓝在部族斗争中胜出,开始全力南下,苏箬人逐渐稳定国内形势,对魏国也是跃跃欲试,所以魏人是最无奈的,甚至派出使者到江都寻求帮助,为了抵抗来自北面沓蓝人和东面苏箬人的压力,魏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以前这个盟友只能是梁国,而现在则又多了一个选择,所以说如果哪个国家最希望新兴的汉国发展壮大,那一定是魏国。
而苏箬人建立的骅国,则是内乱不断,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爆发十万人规模以上的屠城事件,也就是每年都有大型的动乱发生,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大批的家族也被苏箬人的血腥恐怖吓倒,投降了苏箬人一边,因此苏箬人除了三十万铁骑外,还拥有由周人组成的仆从军队六十余万。
与此同时,骅国境内还有大批结塞自保的豪强,这些人虽然对苏箬人不满,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家业,在表面上已经开始顺从苏箬人的统治,真正直接起兵对抗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苏箬人已经基本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已经可以继续对外掠夺。
总的说来,梁国无心无力,魏国有心无力,骅国有心有力。
这就是庄周建立汉国时的国际政治环境。
随着北伐苏箬鞑虏诏和颁行大汉土地法诏两份诏书的颁布,新立的汉国迎来了进一步的势力急剧扩张,在梁国和骅国边界,原本至少聚集着三百万以上的流民,即便是庄周大派米粮,也只收揽了百来万人,这时候由于开始立国,接下来就要确定行政区划,将四周土地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中,汉国又迎来了一波高速增长期。
在原有的城市乡镇基础上,汉国重新规划了方圆数百里范围内的人口布局,然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大批大批的流民向四面八方进发,一个个的定居点被设立起来,简单的军管会和民议会立刻被建设起来,行使当地的权力。
颁行土地法后,前来投奔的大股大股的流民队伍可说是络绎不绝,这些人自然是也被按照先前的办法迅速打散训练,有了一定基础后,就更容易了,这种裹挟流民的手段最是简单不过,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然后委任合适的人选统领就可以了,这些被委任的人员自然会尽心尽力的完成上面下达的命令。
虽然在建立定居点的过程中也有阻碍,但庄周手中光是能够用于作战的就有百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