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页)
了一下。
“苏镇长,你这唱得是哪一出啊?你怎么成了中央下来的领导?”于久南惊喜地问道,但是嗓mén却压得很低。
“于总,我什么时候成了中央下来的领导了?我只是国务院政策研究中的工作人员,这是只是作为调研组的一员下来了解情况。”
“苏镇长,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就不要méng我了。你不是中央下来的领导,孙秘书会全程陪同你,还有市政fǔ郑秘书长会来做开场白?”于久南脸上一万个不相信。
“于总,”苏望苦笑不得,这个时候的商人绝对没有二十一世纪那样钱多气壮,对于官员有一种天生的敬畏。
“我真不是什么中央下来的领导,如果真要说有什么领导,只能说我的老师算一个。”
“你的老师?”
“俞枢平教授,首都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也是政策研究中心顾问组组长。”
“俞枢平教授?”于久南的确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或许是他此前根本没有接触到这个层次或这个方面。
“你是俞教授的学生,也不能让孙秘书全程陪同,我是看在眼里,孙秘书对你可是客气地不得了。”于久南还是有些不解道,孙秘书全名孙纪纲,是丰山市委书记乔伯年的秘书,这市委一号秘书对于于久南而言,平日里都是难得一见的人物。
“乔书记也是俞教授的学生,按说也是我的师兄。”苏望只好把谜底说出来。
“哦,原来是这样。”于久南恍然大悟,过了一会才犹豫地说道,“苏镇长,我们是老朋友,能不能?”
苏望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言道:“其实我还要感谢你,我跟农经办的小田通过电话,上次我们义陵县青年到东越打工,多亏了你。不仅帮忙打招呼,让他们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免费提供了好几天的食宿。”
“这不过是闲话一句,”于久南满不在乎地说道,可是脸上有些焦虑不安的神情却出卖了他。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 调研(三)
正文'第一百四十一章调研(三)——
第一百四十一章调研(三)
这时,一个人影出现在于久南面前,他瞪大着眼睛,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苏望却热情地站起,与孙纪纲握手道:“孙科长,真是不好意思,这么晚还要拉你出来,嫂子没意见吧?”
“有什么意见,苏老弟相邀,我是巴不得呀。”孙纪纲笑呵呵地答道。
“来,孙哥,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在丰山的一位老朋友,于久南,于总。”
于久南连忙上前与孙纪纲握手:“孙科长,没想到你会来,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看得出,孙纪纲与于久南打过jiāo道,他笑着答道:“于总,真是想不到,你还能结识苏科长这样的贵人呀。”
“哪里哪里,苏镇长是我的故jiāo,你才是我结识的贵人呀”于久南笑呵呵地说道。
三人坐下,很快便谈笑风生。于久南很会说话,总是能够挑起话题让苏望和孙纪纲接上话来。
趁着于久南去洗手间,孙纪纲突然对苏望道:“苏老弟,哥哥有件事想劳烦你。”
“孙哥,你直管说。”
“你是知道的,乔书记是东州人,在丰山已经干了六年。现在乔书记的母亲都七十多岁了,可一直留在东州老家,怎么劝都不肯来丰山。乔书记心里急,想调回东州去就近照顾老太太,但是一来这丰山事情多,离不开,二来东州那边没有合适的位置,所以一直没有成行。乔书记心里着急啊,身为秘书,我看着乔书记因为心情忧郁身体健康大受影响,心里也不大好受。你是跟在俞老身边的人,又在中央任职,见识多,能不能帮忙出个主意?我也好去劝劝乔书记。”
丰山事情多,东州没有合适的位置。苏望在默默地琢磨着,昨晚乔伯年去拜访俞枢平时关于这件事可是一字未提。
“孙哥,我觉得既然东州没有合适的位置,不如去定海。定海是东越第二大城市,就算要调东州也比丰山容易多了。”
“苏老弟,你这个主意妙。而且老太太也是定海人,如果乔书记能调去定海,老太太肯定愿意过去。苏老弟,你这是帮了我的大忙。嗯,我这就去劝劝乔书记,看能不能往定海那边想想办法。”孙纪纲连连叫好道,然后端起酒杯道,“来,苏老弟,敬你一杯,聊表谢意。”
苏望没有做声接茬,而是端起酒杯与孙纪纲干了一杯。
放下杯子后孙纪纲低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