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例子,举得也太夸张了吧……不过应该也是事实。
有一句成语叫“因材施教”知道吗?
听老师说起过。
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孔子他老人家认识到,人的天资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怪不得孔子对学生们的性格、特长、优点、缺点那么了解……
古话说“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一样的道理——当然这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雍也第六 6。21
樊Fán迟chí问wèn知zhì
○智。子zǐ曰yuē:“务wù民mín之zhī义yì,敬jìnɡ鬼ɡuǐ神shén而ér远yuǎn之zhī,可kě谓wèi知zhì○智矣yǐ。”问wèn仁rén。曰yuē:“仁rén者zhě先xiān难nán而ér后hòu获huò,可kě谓wèi仁rén矣yǐ。”
樊迟我知道,为孔子驾车的。
为孔子驾车的学生多了,又不止他一个——不过既然说他驾车,我们暂且就这样设想:那天,孔子从国君或大夫家回来,在马车上,樊迟问孔子:“怎样才叫聪明?”孔子答道:“尽力去做百姓认为合适的事,敬畏鬼神但不必太接近它,就是聪明了。”义:合适、正当之意。
我们一般理解的聪明,就是脑子反应快、点子多。
孔子说的聪明,是叫人不要耍小聪明。比如国家碰到什么问题了,那个国君或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好好安排人民生活,而是祈祷鬼神保佑,这就不聪明了。
不要去想捷径,要做实事——孔子理解的“聪明”,其实就是老老实实。
樊迟又问:“怎样才叫仁?”孔子说:“仁者,困难的事考虑在前,收获的事考虑在后,就可称得上仁了。”
这“先难后获”和“先人后己”,是差不多的意思吗?
嗯,意思有一点小差异,不过都属于“仁者”的行为——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智”还是“仁”,孔子都没有从“聪明”的角度解释。
嗯,都有点傻傻的。
大概因为当时的人,都喜欢耍小聪明罢。
那句“敬而远之”的成语,原来是讲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后来的意思稍微有些不同了,泛指表面上尊敬对方,实际上不愿与之亲近。
[造句]
敬而远之——老师推荐了一大堆经典作品,好多看不懂,只能对它们敬而远之。
先难后获——既然当了小干部,就不能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应该有先难后获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想看书来
雍也第六 6。22
子zǐ曰yuē:“知zhì
○智者zhě乐yào水shuǐ,仁rén者zhě乐yào山shān。知zhì
○智者zhě动dònɡ,仁rén者zhě静jìnɡ。知zhì
○智者zhě乐lè,仁rén者zhě寿shòu。”
孔子带着学生游山玩水去了?
你怎么知道?
你看这里,又是山,又是水,好像玩得还挺快乐……
正好,我问你,山和水有什么区别?
山是不动的,水是动的……山是往上长的,水是向下流的……
哦,还有呢?
嗯——山的形状是固定的,水的形状不固定,算不算?
算啊。孔子的意思是,智者就像水,仁者就像山。他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讲得很好玩……
山有固定的形状,比较安静,就像仁者有自己的原则,比较坚定,不会动摇。智者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变通,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在一个瓶子里,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在一个碗里,就是碗的形状,适应性比较强……
所以水给人的感觉比较聪明,山给人的感觉比较稳重。
你是喜欢水,还是喜欢山?
当然喜欢水,水比较活泼、比较开心嘛!
那人家叫
你怎样你就怎样了?
好像也不对哦,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吧。
[相关词语]
仁寿——语出“仁者寿”,指有仁德的人长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