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这场战役;另外,也许——不,一定就没那么容易在战前睡着了。
没多久他就醒了。
是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的脚步声惊醒了他。
睡不着的李天佑,想见见师长,定一定自己起伏的情绪。毕竟是与日军第一次交战,他微微有点紧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革命战争回忆录集《红旗飘飘》里,有李天佑将军的一篇文章,叙述此情此景甚详:
……大约是晚上9点了,我仍合不上眼,决意到师长那儿走走,问问有无新的情况。
我走进师长的房子。师长已躺下休息了,头上还戴着健脑器。他身子很弱,常常在地图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想了又想,把战斗的每个细节都想到,然后才肯休息。现在他睡了,也就是把一切都想好了。军用地图还挂在墙上,那些红蓝笔迹已决定了敌人失败的命运。
我笨重的脚步声,惊醒了师长。他坐起来听我说明来意,默默考虑了一下,对我说:“按计划执行吧,有变动一定通知你们。”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使我的心里平静多了。
这时,我才感觉到打扰了师长,心里很是不安。从他额上的健脑器,可以想象到他已多少天没好好休息了。他多么
需要睡眠啊。我完全不必因为这点事来打扰他,因为他对情况的通报和任务的下达,总是最及时不过了。
师长留我坐一坐,谈一谈。我不想再打扰他休息,告辞了。
林彪再也睡不着了,索性梭下炕来。站到地图前,重新把即将开始的战斗琢磨一遍。头又有点晕,只好拖来一条高足条凳;坐上去,正好可以平视地图。
山谷中的雾气渐渐散去。山风霍霍,吹过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很淡很淡,时有时无。林彪觉得,那决不是清晨山间所可能有的声音。再细细琢磨,立刻精神抖擞起来,眩晕再也没有了。那是汽车的声音!抬腕看了看表,时针不偏不斜指向7。
也就在这时,李天佑设在白崖台高地的观察哨飞跑来报:
敌人过来了!
他抓起电话,命令各团团长,注意部队的隐蔽,决不许擅自行动。
然后走出屋子,举起望远镜。一下子就看见了一块血红圆点刺人眼目,一名日本士兵步枪上悬挂一面太阳旗,后面跟随二十几名士兵,一律肩上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
显然,这是尖兵。
他感到纳闷,这些尖兵进入了如此险恶的地段,居然完全没有四处张望观察,昂首挺胸大踏步走自己的路。骄狂到了这步田地!
相隔约莫二十来米,后面就是大队人马。长长的汽车队,载着机枪和迫击炮部队,拉着山炮、野炮——连炮衣都不屑脱去。车队后是更大量的步兵,一个个十分骄傲,毫无戒备,从容翻动脚步,轻松地说笑。
林彪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真是欺我中国无人呀!
敌军越来越近,已经用不着望远镜,肉眼就可以看清了。粗略估计一下,大约百余辆汽车、两百多辆马车和马拉大炮;大队步兵和骑兵,有四千多人。怎么会这么多?如果这是先遣部队,大部队该会有多少?林彪大为诧异;只在心里嘀咕了一下,也没再去多想。他静静地看着日军前进,等待他们进入最佳挨打位置。
过了十来分钟,林彪的注意力折向某一点:
有一支由几十辆汽车组成的单独车队闯进他的视野,在老爷庙下方的谷底停住。车上跳下来十多个穿黄呢大衣、腰挎指挥刀的军官。这些军官关注的不是两边的高山,并不举起望远镜观察一下这险恶的地势,而是低头研究路面和汽车轮子。
林彪恍然大悟,路面泥泞,车轮打滑,开不动了。
后面的日军不知道情况,继续往前走。结果,在狭窄的路上拥挤成一团;秩序开始混乱。
这个地段,离最佳攻击位置尚有二十多米;但这个位置却是我军封口处之四挺重机枪六挺轻机枪的最佳射程。前边过去的日军尚未进入我军伏击圈,此处先打,就会惊扰了前面敌军。不能打,只能按原来计划各路段同时开火。
六八七团电话报告:敌人进入我伏击圈!
六八五团电话报告:敌人汽车队及马队进入我伏击圈!
六八六团派专人飞驰来报告:通向灵丘的公路上已看不到敌人,敌人之后卫部队进入我伏击圈!
林彪大喜,看来这伙陷住车轮的就是尾巴了!也没同身旁的同僚们商量,向早就手持信号枪的参谋看了一眼,轻轻说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