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第3/4 页)
豪气干云的道:”那干脆扩编到两百个都司吧,省得以后又缺人,还得再次扩编。“
两百个都司那可就是一千个卫所、五千个千户所,整整五百六十万户,人口算下来最少有三四千万!
要知道,这会儿大明本土人口也就一亿多人,为了保证忠诚度,这军户还只能在大明本土招,也就是说,大明有一小半人都要转成军户,这样是不是有点穷兵黩武呢?
其实不然,现在的屯卫军户可不是简单的预备役,他们其实还负担着大量的经济职能。
虽说他们种地不用交税,但交易还是要交税的。
现在屯卫可不是光种地,大明所有的矿藏开采现在都转到了各地屯卫手里,光是这一项,产生的税赋就远远超过了他们种地所得。
还有像什么木材、药材、兽皮、兽肉、各地特产这些加起来的交易税也足以抵消他们种地的税赋了。
屯卫已经成为大明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的主体,对大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他们在维护新占领疆域稳定,协助殖民扩张,保证正规军团兵源质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屯卫已经成为大明帝国强盛的基础,占据本土人口的一小半,并不算多。
鉴于屯卫的收入远超一般平民百姓,孙元化估计,扩编屯卫的旨意一下,军户的名额就会遭到疯抢,他特意向朱慈炅提出建议,根据各地平民百姓数量,给予相应的名额。
也就是说,把大明的两京十三省,两个行都司,还有辽东承天府,总人口数量加起来,再根据各地人口所占的比例,分配名额,这样就不会形成哄抢的局面了。
这点朱慈炅自然没有意见,他根据孙元化的提议,让户部和工部联合发出公文,令各地州、府、县衙门负责具体的招收报名,各地都指挥使司负责核准,最后由兵部审核确认。
同时,他还让《新京报》刊登整幅广告,公布屯卫扩招的消息,还附上了报名审核流程。
至于各级屯卫军官,自然不能在普通百姓中选取,朱慈炅考虑了一下,干脆下旨,让兵部联合各陆军、海军军团和各地都司卫所共同推举屯卫军官。
其中都指挥使,卫所指挥使,千户等五品以上直接从正规军团退伍人员中选取,按军功和退役前的品级确定军衔等级。
百户、总旗、小旗则从各都司卫所和退伍人员中选取,军功和经验并重。
屯卫扩编的消息一经公布,整个大明再次轰动了。
现在屯卫的收入之高是有目共睹的,甚至一个千户的收入就能超过一个县令,一个普通的军户收入也比农户和匠户高四五倍,这种好事,那还不是抢着上。
各地州县府衙门真是门槛都快被人踩破了,凡是能报上名的几乎都报名了。
可惜,这次扩编军户主要还是从农户中选取,匠户都很难选上,至于什么乐户和罪籍,还有什么商务部管辖的商籍,教育部管辖的儒籍那更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样其实还变相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因为原本农户名下的耕地总量是固定的,现在抽走了将近三成的农户之后,剩下的农户耕地就等于多了三成。
而这个三成并不是说毛收入,原本农户的耕地大多都是供应自身的口粮,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这多出的三成,其实就是纯收入。
这样算下来农户的纯收入其实是增加了一倍,而不是三成!
这一下,又把孙元化忙的够呛,屯卫可不是光报个名然后筛选一下,审核一下就完事了,还得给他们安排各级军官,还得给他们安排集结地点,还得给他们配备基本的武器装备等等等等。
足足两百多万户屯卫的管理,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视东番,测试战舰
七月的东番,流金似火,热浪袭人,在滚滚的热浪中,又有一堆官员恭恭敬敬的站在港口码头上,貌似在等什么大人物降临。
这次比四月份那次规模还要大,不但港口中的旌旗更多了,码头上的官员也更多了。
甚至,连工部尚书,内阁副总理大臣毕懋康都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一脸期待的表情。
整个大明,能让毕懋康这么等着的,也就当今皇上和内阁总理大臣信王朱由检了。
信王朱由检貌似一天忙的要死,他来东番的可能性显然不大,剩下就只有可能是当今皇上了。
来的的确是朱慈炅,他听说南大营造船厂已经改造完成,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