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页)
还有更绝的。
一位齐秦的崇拜者买到一盒齐秦歌曲音带,回到家一听,上面却不是齐秦的歌声。他找到音像书店,又找到出版社。
出版社回答:“我们没出过齐秦的歌带。”
“这不是你们出的?”
“是我们出的。不过,请你看清楚些,那上面的歌手不是齐秦,而是齐泰。”
拿起磁带盒封仔细辨认,上面的“齐泰”二字是草书,“秦”跟“泰”根本分不清爽。
“中国哪里有什么齐泰?”
“11亿中国人,你怎么知道没有齐泰?”
“你们真是变着法坑人!”
这种“大家吃”,也吃得轻松。
如今的录音技术已高度现代化,分二十四轨,一轨一轨地输入,抹去一轨,换上一轨十分方便。这就给扒手们提供了可乘之机。所谓“扒带”,就是盗用别人的部分录音,添上自己的一些成份,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出版。有的是保留原版带的乐队伴奏,只是将歌手的演唱录音抹去,换上一个歌手演唱。有的是保留原版带的歌手演唱录音,只是抹去乐队的伴奏,换一个乐队来配音。这对“扒带”者来说,事半功倍,少投资多赚钱。也有的是一切“从头开始”,重组乐队,重找演员,看起来是自己的劳动,实际上用的是原版带的词曲和配器方法,这也是一种“扒带”。
这种现代化的录音技术以及活跃的“扒带”者,使倒卖母带录音的“棚虫”应运而生。这些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母带,有几十盘的,有几百盘的,据说有的掌握着上千盘。只要悄悄地塞给他一千元钱,他便将母带上的录音扒下来转给别人。录音带市场上之所以冒牌带子泛滥,与这些人有很大关系。他们实际上是在拿作者和演唱者的著作权在卖钱。
这种“大家吃”,又“吃”得十分大胆。
农业声像中心曾经接到外地一家加工单位的订货单。有关人员看了订货单不禁一楞:这些像带本来是我们出版的,怎么又让我们订货?真是盗贼自报家门。
中国唱片总公司的发行人员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