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我看都是狗屁文章,有几个能像我的三句风传之久远呢。有人说我才力本不及,肚里就那点货,只能写三句,诗也没好到哪里去,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文以人传罢了。这是他们不懂,当时是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尽情而止,岂因求形式而续貂害意也。如果说文以人传,历代帝王中能诗善文的何止一人,有的人一生写诗多达万首,怎么就我的这首广泛流传呢?现在就有这么一帮人,不知天高地厚,靠诽谤贬低古人、别人来抬高自己,他们还不如京城的坯子阚延,阚延批别人还有自己的一点立论,这些人竟没有自己的一点东西,不过靠些应制文章、趋时之作,沽名钓誉,有了一点知名度,就大言不惭的对别人指手画脚。别看我读书不多,这古今中外的作家中,真叫我佩服的,也就曹雪芹公一人,他的《红楼梦》那构思铺排,情节接榫,言语巧妙,你想着他该说那个话的时候他就说了那个话,难为他怎么想来。就这样的作品,也有人对它说三道四,说高鹗后四十回续书违背了曹公的本意,语言也远不如前八十回的美妙,既然这样,《红楼梦》成书也二百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一个学问家重新续一下超过它呢。可见目今有些殿堂里,也是卖狗皮膏药的居多,他说归说,信不信你还真要掂量着。”
刘邦言罢,众大臣先是懵了,稍顿便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面对越涂越黑的局面,他们不得不开口说话的了。
2006.5.11
2。2 宽厚仁义的流氓--也说刘邦
近读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实事求是说帝王系列作品之一《汉高祖刘邦》(何君主编 吴佐夫著),甚觉矛盾、荒唐。
说是实事求是,实际上只是根据古人的片言只语或是一些传说加上作者的偏见和想像串缀成书。作者在前言中开宗就引用了书生阮籍对刘邦的评价:“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但接着又说,“偏偏是这个刘邦,在烽火相连、英雄辈出的秦末,竟然能脱颖而出……”紧承第二段还说,“项羽是楚国贵族,天生的战神,是中国历史上传奇的英雄。”先说那个时代无英雄,又说英雄辈出,而且有大英雄,这是明显的矛盾之一。
书中几乎每一页都印上了作者赋予该书的灵魂“流氓战胜了英雄”,这和“时无英雄”的引言自相矛盾且不说,书中却又偏偏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的口反复地说刘邦是一个宽厚大度仁义之人,是一个忠厚长者。且看书中人物是怎么评价刘邦的:
刘邦西进关中攻打宛城的时候,南阳郡守的食客陈恢向其主人介绍刘邦时说:“我听说,刘邦当年曾经义释押送的骊山刑徒,按理是个宽厚仁慈的人。”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引见项伯给刘邦时说:“沛公是一个忠厚长者,不可不见一面。”
刘邦欲攻洛阳,中大夫陆贾前往劝降洛阳王申阳,说:“汉王为人宽仁大度,抚爱文臣武将。”王对:“我也闻汉王仁义,心想归附。”
平阳王魏豹起兵反汉,大夫周叔劝阻:“千万不可。汉王宽厚,天下归心。大王……不可欲心太甚!”
战将英布归顺汉王时起初有点误会,及见汉王礼仪谦恭,态度亲近,遂自思:“汉王的确是忠厚长者,刚才差点自误。”
大将韩信生擒代相夏悦后劝降亦说:“汉王仁义,威名广布海内……”
当阳酒徒郦食其曾拿刘邦和项羽作比较:“汉王宽仁而项王暴戾,汉王明智而项王愚蛮。”
孝子王陵之母被项羽扣为人质,听汉使说儿子要降楚来见,当即决绝地说:“汉王是宽仁大度的长者,我的儿子侍奉他,得其主矣!怎么能因为我而怀二心?望你告诉王陵,善事汉王,早建奇功,做一个千古流芳的名臣。我虽死犹生!”言毕,王陵之母自尽。
……
书中像这样的表达不知有多少处,从中可以看出,刘邦的忠厚仁义在当时是广为传颂的,这也是当时天下豪杰追随他的主要原因所在。刘邦所处的时代,不是没有英雄,而是正像书中所说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杰四起的时代。汉初三杰、刘邦三大将,陈平、周勃、曹参、樊哙、夏侯婴,甚至吕后,这一串响当当的名字,哪一个拿出来都堪与后世的一些所谓英雄人物比美。而刘邦能驾驭这些人,让其附首贴耳为我所用,正说明刘邦是一个更大的英雄。和他同时期的项羽也曾威震一时,但他残暴无比,滥杀无辜,背信弃义,心胸狭窄,屠城、坑人、杀子婴、戮秦民、烧咸阳、掘皇陵(书中语),如果说其有点声名的话,那也只能是一个暴君,这种桀纣式的人物,也能称之为英雄?如果把这种杀人如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