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1/4 页)
如果日本人全力来袭,战略藐视可以,但在战术上还需要极其重视。
自那天以后,先锋军开始了更加严格的大练兵。此时正逢农闲时节,不耽搁农活,还管吃给钱,加上不断在耳边萦绕的保卫自己财产和家园的宣传,即使是预备役也加紧了训练。虽然他们大多数仅仅能不放空枪,但扩大化的预备役50万人的规模也是不可忽视。
“无论怎么样,我们还是需要依靠我们自己。”中央军和老毛子等的牵制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依靠自身强大了,才可能抵挡住鬼子的进犯。苏俄人,孟享也派人去联系了。但似乎苏俄人突然不感兴趣了。英美国家指望不上,内外援助似乎一下子都断绝了。
“继续扩招”孟享咬牙道。
他把先锋军的人数上限一下子又提高了20万。
“基地全力生产,积聚弹药武器”孟享也明白自己的后勤保障不足,基地供应也有生产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只能全力积攒,提早做准备。
而另一方面,日本人也在全力的备战着与先锋军的对决。
第359章 巨炮对列车炮
第359章巨炮对列车炮
“我们要让先锋军看一看,我们也有更好的巨炮。”关东军的司令官植田谦吉狠狠的说道。
关东军入关需要面度山海关的那种巨炮。
先锋军在山海关布置了大量的重炮和暴风雪炮。在没有空军力量的支持下,唯一的可能就是用更强的火力还击回去。但那种巨炮的存在又使得日本人有威胁的进攻力量损失会很大。很多大口径重炮到不了射程就被轰散了。
“让海军用舰炮试一试吧”大本营中有人提议道。
大本营也需要先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谈到一起攻击,要不然关东军被挡在山海关外,谈什么统一指挥?况且巨炮不止山海关有,至少现在已经有四处了。青岛的那处揍过金刚号,徐州的那处赶跑了13师团,此时郑州附近的黄河对面也出现了一处,巨炮炮弹时不时的落在郑州和焦作,也让他们体会到了13师团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根本不敢大量的聚集军队。
这四处的巨炮需要打掉,进攻的势头才不会被遏制。攻击这些巨炮的最佳方式应该是空中轰击,但此时的天空是先锋军的。日本人想要占据空中的优势,凭借着现有的飞机xing能,必须用数量来取胜。数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的转变。当超过3比1的比例后,武器质量的优势会大幅下降,越大的比例,人海的攻击会越有效果,直至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据日本人的情报观察,先锋军一次可以出动的战斗机可以达到二百多架,甚至达到了三百架,如果日本人要获得空中优势,至少需要一千架,而且还是战斗机。日本人海陆军作战飞机是有两千多架飞机,但其中却有不少轰炸机等其他的机种。
利用战术的安排,所需要的飞机或许要少一些,但所消耗的这些战斗机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感觉无法忍受的。打完了先锋军的空军,获得制空权后,日本人也没有多少飞机来保护本土和对方苏俄以及其他潜在的威胁了。
日本人新飞机的样机已经试飞成功,正准备投入生产。这样的飞机可以轻松击落九六舰战,可以抵消先锋军的战机的优势。不需要很多,只需要一百架这样的飞机就可以局部抵消先锋军的空中优势,在天空中打开一个缺口。
除去空中的攻击,陆地军队的推进式的攻击,损失太大,12师团的惨败已经说明了这种方式的不切实际。所以才有人提议让海军来攻击。
“不用,我们也有巨炮”陆军的人一口回绝了。他们还有一样秘密武器没有用出来。
东北皑皑白雪的原野上,一列火车正在关东军的重重护卫下朝着山海关方向慢吞吞的行驶着。上边12。82米长的炮管以及复杂的操作台已经显示了这是一门列车炮。
二战时候,日本人只有一门列车炮。这门列车炮原身是为了防卫东京湾向法国人订购的一门240毫米加农炮。因为30年服役,所以被命名为90式加农炮。
九一八后,为了防止苏俄的进攻,日本人在东北北部建立了很多的要塞。那门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90式加农炮就被从岸防炮改装成了列车炮。今年刚刚在日立制造所改装完成。陆军的人之所以有此口气,就是因为这门列车炮已经运到了东北。在大连登陆后,以分解的方式运到了绥中,才进行了组装。
本来这门炮后世是到42年才运往虎头要塞投入使用的。45年的时候苏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