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4 页)
,我怎么没听说过?”长胡子官员还不相信,望着王洵的背影低声嘟囔。猛然间,他想起近两年同僚们闲谈时经常提起的一位,浑浊的眼神立刻开始亮,“我知道了,安西采访使,他是怀化大将军,安西采访使,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他,他这个节骨眼儿上,怎么会来京师?不行,我得把这个消息告知边大人。说不定边大人念在我报信及时的份上,还能……”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后半句话几乎弱不可闻。却还是被站在旁边的襄郡夫人听见了,揪住胡子,又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揍,“蠢货,说你是头蠢猪,简直是对猪的侮辱。人家这个节骨眼上敢潜回京师,自然跟边老太监商量投效新朝的事情。他现在手里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还愁不封公封侯么?你现在回去揭他,岂不是上赶着给边老太监做人情?只要把你的脑袋瓜子往下一砍,人家两个立刻前嫌尽释,推心置腹!”
“嘶!”长胡子官员捂着脸上的血道道直吸冷气,不是为了痛,而是为了妻子所描述的场景,“那,那你说,我该怎么办?皇上走时不肯通知我,新朝里又找不到合适地方……”
“蠢货,真是蠢得没边的蠢货!”襄郡夫人怒自家丈夫不争气,伸出涂着豆蔻的胖手指狠狠戳其脑门,“刚才老娘明明可以跟大将军搭上关系的,还不是被你给搅黄了?!他现在炙手可热,如果你能跟他搭上关系,做一个幕僚,还愁不跟着一道飞黄腾达?!”
“可现在他已经走了啊!”长胡子官员懊恼得连连跺脚。他的仕途一直不太顺利,官场中的见识还算有的。安禄山进入长安之后,正急需一批有名气的旧朝臣子来投靠,以便彰显其自家深得人心。而王洵这个节骨眼上前来接洽“投靠”事宜,恰恰如雪中送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大燕国中,王洵的地位丝毫不会亚于哥舒翰,甚至比后者还要高出半头!
对错失搭顺风船良机,襄郡夫人也极其懊恼。抬起绣花鞋,照着丈夫的大腿狠狠地又踢了几大脚。正泄气间,眼角的余光看到自家两个女儿,眼睛一转,突然又计上心头,“我跟你这蠢货商量个事儿。咱家两个女儿也算容貌出众。那王大将军又是个出了名的急色。当年他为了一个歌妓,竟然敢跟全长安的勋贵做对。如果咱们以逃难不便的名义,把女儿们交给他照顾……”
“这……”长胡子官员嘴巴上很是犹豫,脸上的笑容却彻底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这,能成?他那么宠爱那个歌妓,不惜被千夫所指。咱家的女儿们嫁过去,岂不是要受气?不过,有家族在背后撑腰,想必那歌妓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转眼间,夫妻二人已经在满地的尸体旁达成了一致,就等着将女儿送上门去伺候枕席。抬起头,却已经看不见王洵的身影,急得跳着脚相互抱怨,“都怪你,净瞎耽误功夫!这下好了,人都找不着了,还说什么亲!”
“你自己眼睛不是喘气的么,连大活人都能看丢?!”
正欲撸胳膊挽袖子再大战三百回合,旁边的长女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来,低声提醒,“他,他好像奔城门口去了,后边还跟着一队马车……”
“你怎么不早说!”襄郡夫人白了女儿一眼,踮起脚尖来朝城门方向眺望。目光穿过乱哄哄的人群,果然找到了王洵那坚实的背影。“这小色鬼,真的只要见到就不放过。公孙大娘和她身边那几位都是卖笑为生的残花败柳,他居然全都要带在身边!傻愣着干什么,赶紧把马车扶起来,咱们这就去追……”
王洵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给惦记上了。他之所以要求公孙大娘跟自己走一道,完全出于对路上治安的不放心。以他个人今日所见的情况,几个弱女子如果继续向西逃,恐怕还没走到通往咸阳的岔路口,就会被蜂拥而至的流氓地痞们给瓜分干净。
经历了刚才一战,公孙大娘也知道凭借自己的个人勇武,保护不了这么多姐妹。所以王洵刚开了个头,她立刻表态同意。两支队伍合成一队,逆着逃难的人流直奔城门。连威胁带恳求挤了好半晌,也没能挤出一条进城的通道来。
在城外多耽搁一瞬,白荇芷等人就要多面临一分风险。王洵急得两眼冒火,把心一横,从马鞍后扯下冯小太监的印信,高高地举过了头顶,“飞龙禁卫回城向边令诚大人缴令。闲杂人等赶紧让路。否则,军法从事!”
“飞龙禁卫回城向边大人缴令。闲杂人等让路!”万俟玉薤等人也扯开嗓子,大声叫喊。
堵在城门外的市井无赖和趁火打劫的百姓们闻听“边令诚”三个字,立刻扭头观望。再看到王洵等人手中血淋淋的横刀,本能地就向道路两边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